鬼笔科 Phallaceae
2025年08月10日
9.鬼笔科 Phallaceae
(1)竹荪 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ex Pers)Fisch.
【药名别名】竹参。
【药用部位】为竹荪属真菌竹荪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的裙子)。
【生境分布】生于竹林或阔叶林下,枯枝落叶多、腐殖质的厚层土中,也兼生于腐木上。我市龟山有人工栽培。
【采收加工】竹荪子实体采回后,随即除去菌盖和菌托,不使黑褐色的孢子胶质液污染柄、裙。然后,将洁白的竹荪子实体一只一只地插到晒架的竹签上进行日晒或烘烤。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带下,高血压,高脂血症。可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为营养食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2)红鬼笔 Phallus rubicundus(Bosc.)Fr.
【药名别名】鬼笔、蛇头菌、朝生暮落草。
【药用部位】为鬼笔属真菌红鬼笔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子实体高6~20厘米,幼期包于白色的肉质膜内。菌盖钟形,高1.5~3.3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平截,中央有一穿孔,外表具网络和凹槽。表面覆盖以青褐色、黏而有臭气的孢体,菌柄圆柱状,橘红色,向下色渐淡,中空,海绵质。孢子椭圆形,透明,(4~4.5)微米×2微米。
【生境分布】生于竹林或混交林下、路边或田野中。本品标本采自黄土岗镇长岭岗村唐家沟。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生肌。主治恶疮,喉痹,刀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香油调涂。
【附注】本品有毒,禁止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