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 Solanaceae

158.茄科 Solanaceae

(1)辣椒 Capsicum frutescens L.

【药名别名】大椒、辣子。

【药用部位】为辣椒属植物辣椒的果实。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高45~75厘米。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9.5厘米,宽1.5~2厘米,全缘,先端尖,基部渐狭,延入叶柄;叶柄长。花1~3朵,腋生,白色;萼广钟形,先端5齿;轮状花冠,直径9~15厘米,5裂,裂片长椭圆形,镊合状排列,较冠筒长;雄蕊5,有时6~7枚,插生于花冠近基部处,花药长圆形,纵裂;雌蕊1,子房2室,少数3室,花柱线状。浆果成熟后变为红色或橙黄色;经栽培后,形状与大小变异很大,有长圆锥形,果梗长可至3.5厘米,直立或下垂,先端膨大,萼宿存。种子多数,扁圆形,淡黄色。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都有栽培。

【采收加工】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散1~3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附注】阴虚火旺及患咳嗽、目疾者忌服。根和茎叶煎洗可防治冻伤。

(2)黄花木本曼陀罗 Datura arborea L.

【药名别名】木本曼陀罗、黄花曼陀罗。

【药用部位】为曼陀罗属植物黄花木本曼陀罗的叶、花和种子或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高2米余。茎粗壮,上部分枝。叶卵状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不对称楔形或宽楔形,全缘、微波状或有不规则缺刻状齿,两面有微柔毛,侧脉每边7~9条,长9~22厘米,宽3~9厘米;叶柄长1~3厘米。花单生,俯垂,花梗长3~5厘米。花萼筒状,中部稍膨胀,长8~12厘米,直径2~2.5厘米,裂片长三角形,长1.5~2.5厘米;花冠黄色,脉纹绿色,长漏斗状,筒中部以下较细而向上渐扩大成喇叭状,长15~22厘米,檐部裂片有长渐尖头,直径8~10厘米;雄蕊不伸出花冠筒,花药长达3厘米;花柱伸出花冠筒,柱头稍膨大。浆果状蒴果有刺,广卵状,长达6厘米。花期7—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和三河口镇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摘花,秋季采叶,秋、冬季采收果实,分别晒干。

【功能主治】镇痉,镇痛,止咳。外用治痈疽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叶、花)0.3~0.6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附注】本品全株有毒,其用途近似曼陀罗。

(3)白曼陀罗 Datura metel L.

【药名别名】洋金花、风茄儿。

【药用部位】为曼陀罗属植物白曼陀罗的花。

【植物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木而呈半灌木状,高0.5~1.5米,全体近无毛;茎基部稍木质化。叶卵形或广卵形,顶端渐尖,基部不对称圆形、截形或楔形,长5~20厘米,宽4~15厘米,边缘有不规则的短齿或浅裂,或者全缘而波状,侧脉每边4~6条;叶柄长2~5厘米。花单生于枝杈间或叶腋,花梗长约1厘米。花萼筒状,长4~9厘米,直径2厘米,裂片狭三角形,果时宿存部分增大成浅盘状;花冠长漏斗状,长14~20厘米,檐部直径6~10厘米,筒中部之下较细,白色、黄色或浅紫色,单瓣、在栽培类型中有2重瓣或3重瓣;雄蕊5,在重瓣类型中常变态成15枚左右,花药长约1.2厘米;子房疏生短刺毛,花柱长11~16厘米。蒴果近球状或扁球状,疏生粗短刺,直径约3厘米,不规则4瓣裂。种子淡褐色,宽约3毫米。花果期3—12月。

【生境分布】生于宅旁、路边、地边,也有栽培。我市各地有少量分布。

【采收加工】4—11月花初开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功能主治】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

【用法用量】内服:0.3~0.6克,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一日量不超过1.5克)。外用:适量。

【附注】本品有毒,使用宜慎。

(4)曼陀罗 Datura stramonium L.

【药名别名】醉心花、洋金花、紫花曼陀罗。

【药用部位】为曼陀罗属植物曼陀罗的花,果实或种子亦供药用。

【植物形态】直立草本,高1~2米。叶宽卵形,长8~12厘米,宽4~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不对称楔形,边缘有不规则波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有时有疏齿,脉上有疏短柔毛;叶柄长3~5厘米。花常单生于枝分叉处或叶腋,直立;花萼筒状,有5棱角,长4~5厘米;花冠漏斗状,长6~10厘米,直径3~5厘米,下部淡绿色,上部白色或紫色;雄蕊5,子房卵形,不完全4室。蒴果直立,卵状,长3~4厘米,直径2~3.5厘米,表面生有坚硬的针刺,或稀仅粗糙而无针刺,成熟后4瓣裂。种子卵圆形,稍扁,长约4毫米,黑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村落周围、路边、沟边。我市各地有少量野生分布。

【采收加工】花:同白曼陀罗。果实: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功能主治】花:同白曼陀罗。果实:平喘,祛风,止痛;治喘咳,惊痫,风寒湿痹,泻痢,脱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花:同白曼陀罗。果实:煎服,0.15~0.3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浸酒涂擦。

【附注】本品有毒,使用宜慎。

(5)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

【药名别名】地骨皮、枸杞子、甜菜苗。

【药用部位】为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和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植株较矮小,高1米左右。蔓生,茎干较细,外皮灰色,具短棘,生于叶腋,长0.5~2厘米。叶片稍小,卵形、卵状鞭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0.5~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花紫色,边缘具密缘毛;花萼钟状,3~5裂;花冠管和裂片等长,管下部急缩,然后向上扩大成漏斗状,管部和裂片均较宽;雄蕊5,着生于花冠内,稍短于花冠,花“丁”字形着生,花丝通常伸出。浆果卵形或长圆形,种子黄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沟岸边。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皮(地骨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大剂量可用15~30克。

【附注】本品的果实质差,一般不作药用,其嫩苗作蔬菜食用。

(6)假酸浆 Nicandra physalodes(L.)Gaertn.

【药名别名】鞭打绣球。

【药用部位】为假酸浆属植物假酸浆的全草或果实和花。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长锥形,有纤细的须状根。茎棱状圆柱形,有4~5条纵沟,绿色,有时带紫色,上部三叉状分枝。单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长4~12厘米,宽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下延,边缘有具圆缺的粗齿或浅裂,两面有稀疏毛。花单生于叶腋,通常具较叶柄长的花梗,俯垂;花萼5深裂,裂片先端尖锐,基部心形,果时膀胱状膨大;花冠钟形,浅蓝色,直径达4厘米,花筒内面基部有5个紫斑;雄蕊5,子房3~5室。浆果球形,直径1.5~2厘米,黄色,被膨大的宿萼所包围。种子小,淡褐色。花果期为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荒地。

【采收加工】全草:秋季采集,分出果实,分别洗净,鲜用或晒干。花:夏季或秋季采摘,阴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镇静。主治感冒发热,鼻渊,热淋,痈肿疮疖,癫痫。

【用法用量】煎服:全草3~9克,鲜品15~30克;果实1.5~3克。

(7)烟草 Nicotiana tabacum L.

【药名别名】烟叶。

【药用部位】为烟草属植物烟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全体被腺毛;根粗壮。茎高0.7~2米,基部稍木质化。叶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至茎成耳状而半抱茎,长10~30(70)厘米,宽8~15(30)厘米,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花序顶生,圆锥状,多花;花梗长5~20毫米。花萼筒状或筒状钟形,长20~25毫米,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短不等;花冠漏斗状,淡红色,筒部色更淡,稍弓曲,长3.5~5厘米,檐部宽1~1.5厘米,裂片急尖;雄蕊中1枚显著较其余4枚短,不伸出花冠喉部,花丝基部有毛。蒴果卵状或矩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种子圆形或宽矩圆形,直径约0.5毫米,褐色。夏、秋季开花结果。

【生境分布】我市农村有少量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阴干。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杀虫。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多外用。鲜草捣烂外敷,或用烟油擦涂患处。

(8)江南散血丹 Physaliastrum heterophyllum(Hemsl.)Migo

【药名别名】龙须参。

【药用部位】为散血丹属植物江南散血丹的根。

【植物形态】株高30~60厘米,根多条簇生,近肉质。茎直立,茎节略膨大,幼嫩时具细疏毛;枝条较粗壮,平展。叶连叶柄长7~19厘米,宽2~7厘米,阔椭圆形、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歪斜,变狭而成1~6厘米长的叶柄,全缘而略波状,两面被稀疏细毛,侧脉5~7对。花单生或成双生,花梗细瘦,有稀柔毛,长1~1.5厘米,果时伸长至3~5厘米,变无毛。花萼短钟状,长为花冠长的1/3,长5~7毫米,直径6~10毫米,外面生疏柔毛,5深中裂,裂片直立,狭三角形,渐尖,或多或少不等长,有缘毛,花后增大成近球状,直径约2厘米;花冠阔钟状,白色,长1.2~1.5厘米,直径1.5~2厘米,檐部5浅裂,裂片扁三角形,有细缘毛;雄蕊长为花冠之半,花丝有稀疏柔毛。浆果直径约1.8厘米。5月开花,8月果熟。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坡草丛中。我市分布于康王寨、小漆园等地。

【采收加工】秋、冬季挖取,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用于风热感冒,虚劳咳嗽,还有补气的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

(9)挂金灯 Physalis alkekengi var.francheti(Mast.)Makino

【药名别名】锦灯笼、灯笼果。

【药用部位】为酸浆属植物挂金灯的果实。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基部常匍匐生根。茎高40~80厘米,基部略带木质。叶互生,常2枚生于一节;叶柄长1~3厘米;叶片长卵形至阔卵形,长5~15厘米,宽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而波状或有粗齿,两面具柔毛,沿叶脉亦有短硬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6~16毫米,开花时直立,后来向下弯曲,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花萼阔钟状,密生柔毛,5裂,萼齿三角形,花后萼筒膨大,变为橙红色或深红色,呈灯笼状包被浆果;花冠辐状,白色,5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窄成三角形尖头,外有短柔毛;雄蕊5,花药淡黄绿色;子房上位,卵球形,2室。浆果球状,橙红色,直径10~15毫米,柔软多汁。种子肾形,淡黄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路边较潮湿处。我市黄土岗、福田河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宿萼呈橘红色时采摘,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利水。用于肺热痰咳,咽喉肿痛,骨蒸劳热,小便淋涩,天疱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4.5~9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

(10)苦蘵 Physalis angulata L.

【药名别名】毛酸浆、天泡草。

【药用部位】为酸浆属植物苦蘵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高常30~50厘米;茎多分枝,分枝纤细。叶柄长1~5厘米,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楔形,全缘或有不等大的齿,两面近无毛,长3~6厘米,宽2~4厘米。花梗长5~12毫米,纤细,和花萼一样生短柔毛,长4~5毫米,5中裂,裂片披针形,生缘毛;花冠淡黄色,喉部常有紫色斑纹,长4~6毫米,直径6~8毫米;花药蓝紫色或有时黄色,长约1.5毫米。果萼卵球状,直径1.5~2.5厘米,薄纸质,浆果直径约1.2厘米。种子圆盘状,长约2毫米。花果期5—12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田边路旁。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含漱,或熏洗。

(11)苦茄 Solanum dulcamara L.

【药名别名】欧白英、蜀羊泉。

【药用部位】为茄属植物苦茄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无刺草质藤本。无毛或被稀疏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或提琴形,长3~7.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戟形,齿裂或3~5羽状深裂,中裂片较长,两面均疏被短柔毛。聚伞花序腋外生,多花;总花梗长约1.5厘米,花梗长0.8~1厘米;萼杯状,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紫色或白色,5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口,花丝极短而扁;雌蕊1,子房卵形,2室;花柱纤细,丝状,柱头小,头状。浆果球状或卵状,直径6~8毫米,成熟后红色;种子扁平,近卵形,直径1.5~2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及山野草地。我市浮桥河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用于风湿疼痛,破伤风,痈肿,恶疮,疥疮,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鲜叶捣烂外敷;或全草研末,撒敷。

(12)白英 Solanum lyratum Thunb.

【药名别名】白毛藤、排风草。

【药用部位】为茄属植物白英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蔓生草本,高达5米。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茎、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3厘米;叶片多戟形或琴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缘或波状,下部常有1~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少数为全缘,中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花萼5浅裂,宿存;花冠蓝紫色或白色,5深裂,花药顶孔开裂;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熟时红色。种子近盘状,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岸边、路旁及灌丛中。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石症,肾炎水肿,风湿关节痛,妇女湿热带下,小儿高热惊搐,痈肿瘰疬,湿疹瘙痒,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患处。

【附注】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风火牙痛,头痛,瘰疬,痔漏。用法:煎服,15~30克。

(13)喀西茄 Solanum khasianum C.B.Clarke

【药名别名】苦颠茄、苦茄子、刺茄子。

【药用部位】为茄属植物喀西茄的果实。

【植物形态】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1~2米,茎、枝、叶及花柄多混生直刺。叶阔卵形,长6~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戟形,5~7深裂,裂片边缘又有齿裂;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柄粗壮。花序腋外生,花单生或2~4朵,花梗长约1厘米;萼钟状,绿色,直径约1厘米,长约7毫米,5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5毫米;花冠筒淡黄色,隐于萼内,长约1.5毫米;冠檐白色,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4毫米,宽约4毫米,花丝长约1.5毫米,花药在顶端延长,长约7毫米,顶孔向上;子房球形,被微茸毛,花柱纤细,长约8毫米,光滑。浆果球状,直径2~2.5厘米,初时绿白色,具绿色花纹,成熟时淡黄色,宿萼上具纤毛及细直刺,后逐渐脱落;种子淡黄色,近倒卵形,扁平,直径约2.5毫米。花期春、夏季,果期冬季。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1300米的沟边、路边灌丛中。我市龟山、狮子峰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清热解毒。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牙痛,乳痈,痄腮,跌打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

(14)茄 Solanum melongena L.

【药名别名】茄子、白茄、紫茄。

【药用部位】为茄属植物茄的果实。其根、蒂、花、叶亦供药用。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0厘米。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5厘米;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8厘米,宽5~11厘米,先端钝尖,基部不相等,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能孕花单生,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直径约3厘米,裂片三角形,长约1厘米;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黄色,分离,先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球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球形或长圆柱形,深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果熟时采收。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消肿。用于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附注】根:治久痢便血,脚气,齿痛,冻疮。叶:治血淋,血痢,肠风下血,痈肿,冻伤。茄蒂:凉血,解毒;主治肠风下血,痈肿,对口疮,牙痛。花:治创伤,牙痛,白带过多。

(15)刺天茄 Solanum indicum L.

【药名别名】苦果、苦茄子、丁茄子。

【药用部位】为茄属植物刺天茄的根和果实。

【植物形态】多枝灌木,通常高0.5~1.5米,被星状茸毛。小枝褐色,密被钩刺,钩刺长4~7毫米,宽1.5~7毫米,褐色。叶卵形,长5~7厘米,宽2.5~5.2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5~7深裂,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密被星状长茸毛;侧脉每边3~4条,叶柄长2~4厘米;花序腋外生,长3.5~6厘米,总花梗长2~8毫米,花梗长1.5厘米。花蓝紫色,直径约2厘米;萼杯状,直径约1厘米,长4~6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外面密被星状茸毛及细直刺,花冠辐状,筒部长约1.5毫米;裂片卵形,长约8毫米。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黄色;子房长圆形,具棱,顶端被星状茸毛,花柱丝状,柱头截形。果序长4~7厘米。浆果球形,光亮,成熟时橙红色,直径约1厘米,宿存萼反卷。种子淡黄色,近盘状,直径约2毫米。全年开花结果。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80~1700米的林下、路边。我市狮子峰、三河口、顺河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果实:夏季采收,多鲜用。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镇静止痛。治风湿病,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

(16)龙葵 Solanum nigrum L.

【药名别名】野辣椒。

【药用部位】为茄属植物龙葵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25~1米,茎无棱或棱不明显,绿色或紫色,近无毛或被微柔毛。叶卵形,长2.5~10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阔楔形而下延至叶柄,全缘或每边具不规则的波状粗齿,光滑或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叶脉每边5~6条,叶柄长1~2厘米。蝎尾状花序腋外生,由3~6(10)花组成,总花梗长1~2.5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近无毛或具短柔毛;萼小,浅杯状,直径1.5~2毫米,齿卵圆形,先端圆,基部两齿间连接处成角度;花冠白色,筒部隐于萼内,长不及1毫米,冠檐长约2.5毫米,5深裂,裂片卵圆形,长约2毫米;花丝短,花药黄色,长约1.2毫米,约为花丝长度的4倍,顶孔向内;子房卵形,直径约0.5毫米,花柱长约1.5毫米,中部以下被白色茸毛,柱头小,头状。浆果球形,直径约8毫米,熟时黑色。种子多数,近卵形,直径1.5~2毫米,两侧压扁。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路旁、灌丛或林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肾炎。又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痢疾。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17)青杞 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

【药名别名】蜀羊泉、野辣椒。

【药用部位】为茄属植物青杞的全草或果实。

【植物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50厘米。茎具棱角,多分枝。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叶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为不整齐的羽状分裂,裂片阔线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突窄,延为叶柄。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生;总花梗长1~2.5厘米;花梗长5~8毫米,基部具关节;萼小,杯状,5裂,萼齿三角形;花冠青紫色,先端深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5;子房卵形,2室,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熟时红色;种子扁圆形。花期夏、秋季,果期秋末冬初。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向阳处。我市各地有分布。本品标本采自福田河镇的护儿山。

【采收加工】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目昏,乳腺炎,腮腺炎,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

(18)珊瑚樱 Solanum pseudocapsicum L.

【药名别名】玉珊瑚、四季果。

【药用部位】为茄属植物珊瑚樱的根。

【植物形态】直立分枝小灌木,高达2米。全株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5毫米,与叶片不能截然分开;叶片狭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1~6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或多少波形,两面光滑。花多单生,很少成蝎尾状花序;无总花梗或近无总花梗,花梗光滑,长3~4毫米,花小,白色;萼绿色,5裂;花冠裂片5,卵形;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短,柱头截形。浆果球形,橙红色,直径1~1.5厘米,果柄长约1厘米,先端膨大,经久不落;种子盘状,扁平。花期5—8月,果期6—12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也有野生。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用于腰肌劳损,闪挫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1.5~3克浸酒服。

【附注】本品全株有毒,果实须防儿童误食。

(19)牛茄子 Solanum surattense Burm.f.

【药名别名】丁茄、刺茄。

【药用部位】为茄属植物牛茄子的果实或全草。

【植物形态】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互生,具有刺长柄;叶片宽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5~7羽状浅裂,两面均被紧贴的硬毛,脉上均有长刺。夏、秋季开花,聚伞花序腋生,花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长刺,花冠辐状,白色,裂片披针形。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光滑,基部有带刺的宿萼,成熟时橙红色,有很多种子。

【生境分布】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方。我市江家坳、芦家河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草: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用。果实: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干用。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镇痛麻醉。用于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冻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不作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