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1)百子莲 Agapanthus africanus Hoffmgg.
【药名别名】非洲百合、蓝花君子兰。
【药用部位】为百子莲属植物百子莲的鳞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地下具短缩根茎。叶片2列基生,带状,长20~35厘米,全缘,先端圆钝;深绿色,有光泽。花茎自叶丛中抽出,实心直立,高60~90厘米;顶端着生伞形花序,苞片2,有花30余朵,形小,鲜蓝色,明显高出叶丛;花被钟状,先端6裂;雄蕊6,着生于花被筒喉部;子房上位,花期7—8月。蒴果,纵裂,果期10月。栽培变种如下:①白花百子莲:花朵白色;②金纹百子莲:叶面有金黄色条纹;③紫花百子莲:花朵暗紫色;④白纹百子莲:叶面具白色条纹;⑤蓝黑重瓣百子莲:花朵蓝黑色。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挖取鳞茎,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用于淤血肿胀,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2)朱顶红 Hippeastrum rutilum(Ker-Gawl.)Herb.
【药名别名】朱顶兰。
【药用部位】为朱顶红属植物朱顶红的鳞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大,球形,直径5~7.5厘米。叶6~8枚,常花后抽出,鲜绿色,带形,长30~40厘米,宽2~6厘米;花茎高50~70厘米;伞形花序,常有花3~6朵;佛焰苞状总苞片披针形,长5~7.5厘米;花梗与总苞片近等长;花被漏斗状,红色,中心及边缘有白色条纹;花被管长约3厘米,花被裂片倒卵形至长圆形,长9~15厘米,宽2.5~4厘米,顶端急尖;喉部有小型不显著的鳞片;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短于花被裂片;子房下位,胚珠多数;花柱与花被近等长或稍长,柱头深3裂。蒴果球形,3瓣开裂;种子扁平。花期为春、夏季。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居民庭院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散瘀消肿。用于各种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瘀血红肿疼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9~20克。外用:研末,以水调为膏涂敷患处。
【附注】本品有小毒,内服宜慎。
(3)垂笑君子兰 Clivia nobilis Lindl
【药名别名】细叶君子兰。
【药用部位】为君子兰属植物垂笑君子兰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为肉质,灰白色。茎基部宿存的叶基呈鳞茎状。基生叶有十几枚,质厚,深绿色,具光泽,带状,长25~40厘米,宽3~3.5厘米,边缘粗糙。花茎由叶丛中抽出,稍短于叶;伞形花序顶生,有小花10~30朵,每小花6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花色有橙黄、橙红、深红等色。多花,开花时花稍下垂;花被狭漏斗形,橘红色,内轮花被裂片色较浅;雄蕊与花被近等长;花柱长,稍伸出花被外。花期12月至翌年5月,花期长达30~50天。杂交授粉,果实未熟时绿色,种子成熟需要8~9个月。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居民庭院有栽培。
【采收加工】根四季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主治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尚未查到相关资料。
(4)忽地笑 Lycoris aurea(L'Her.)Herb.
【药名别名】大一枝箭、黄花石蒜。
【药用部位】为石蒜属植物忽地笑的鳞茎。
【植物形态】鳞茎卵形,直径约5厘米。秋季出叶,叶剑形,长约60厘米,最宽处达25厘米,向基部渐狭,宽约17厘米,顶端渐尖,中间淡色带明显。花茎高约60厘米;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厘米,宽约0.8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8朵,花黄色;花被裂片背面具淡绿色中肋,倒披针形,长约6厘米,宽约1厘米,强烈反卷和皱缩,花被筒长12~15厘米;雄蕊略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6左右,花丝黄色;花柱上部玫瑰红色。蒴果具三棱,室背开裂;种子少数,近球形,直径约0.7厘米,黑色。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岩石上或石崖下土壤肥沃处。我市山区乡镇有野生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去净苗叶、泥土,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解疮毒,消痈肿,杀虫。主治痈肿,疔疮结核,汤火灼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日量鲜品6~12克或入散剂。外用:捣烂外敷或捣汁涂敷。
【附注】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5)乳白石蒜 Lycoris albiflora Koidz.
【药名别名】石蒜、白花石蒜。
【药用部位】为石蒜属植物乳白石蒜的鳞茎。
【植物形态】鳞茎卵球形,直径约4厘米。春季出叶,叶带状,长约35厘米,宽约1.5厘米,绿色,顶端钝圆,中间淡色带不明显。花茎高约60厘米;总苞片2枚,倒披针形,长约3.5厘米,宽约1.2厘米;伞形花序有花6~8朵;花蕾桃红色,开放时奶黄色,渐变为乳白色;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6厘米,宽约1.2厘米,腹面散生少数粉红色条纹,背面具红色中肋,中度反卷和皱缩,花被筒长约2厘米;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伸出,花丝上端淡红色;雌蕊略比花被长,柱头玫瑰红色。花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阴湿处及沟边、路边、林缘等地。我市分布于黄土岗镇的新屋河。
【采收加工】四季均可采挖,鲜用或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消肿,杀虫。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水肿。
【用法用量】一般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6)石蒜 Lycoris radiata(L'Her.)Herb.
【药名别名】老鸦蒜、老鸦瓣。
【药用部位】为石蒜属植物石蒜的鳞茎。
【植物形态】鳞茎近球形,直径1~3厘米。秋季出叶,叶狭带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花茎高约30厘米;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厘米,宽约0.5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0.5厘米,强烈皱缩和反卷,花被筒绿色,长约0.5厘米;雄蕊显著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山坡及河岸草丛中。我市山区丘陵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野生品四季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痰,利尿,解毒,催吐。治喉风,水肿腹水,痈疽肿毒,疔疮,瘰疬,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绞汁涂,或煎水熏洗。
【附注】本品有毒,一般经提取作制剂原料。
(7)水仙花 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
【药名别名】雅蒜、天葱。
【药用部位】为水仙属植物水仙花的花及鳞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球形。叶基生,直立而扁平,宽线形,长20~40厘米,宽8~15毫米,先端钝,全缘,粉绿色。花茎中空,扁平,几与叶等长;伞房花序有花4~8朵,花轴平伸或下垂;总苞片佛焰苞状,膜质;花芳香,花梗突出包外;花被管细,近三棱形,灰绿色;花被裂片6,卵圆形至阔椭圆形,先端具短尖头,扩展而外反,白色,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不皱缩,短于花被;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内,花药基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列。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果期4—5月。
【生境分布】为我市城区引进盆栽的花卉。
【收收加工】鳞茎:春、秋季采挖,洗去泥沙,洗净,用开水烫后,切片晒干或鲜用。花:春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花:清心悦神,理气调经,解毒辟秽;用于神疲头昏,月经不调,痢疾,疮肿。鳞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痈疽肿毒,乳痈,瘰疬,痄腮,鱼刺哽喉等。
【用法用量】鳞茎:只能外用,捣烂外敷或捣汁涂。花:煎服,9~15克或研末;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
(8)晚香玉 Polianthes tuberosa L.
【药名别名】夜来香。
【药用部位】为晚香玉属植物晚香玉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具块状的根状茎。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6~9枚簇生,线形,长40~60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尖,深绿色,在花茎上的叶散生,向上渐小呈苞片状。穗状花序顶生,每苞片内常有2花,苞片绿色;花乳白色,浓香,长3.5~7厘米;花被管长2.5~4.5厘米,基部稍弯曲,花被裂片彼此近似,长圆状披针形,长1.2~2厘米,钝头;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中,内藏;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柱头3裂。蒴果卵球形,顶端有宿存花被;种子多数,稍扁。花期7—9月。
【生境分布】为近年来我市城区引进栽培的花卉。
【采收加工】9—10月,挖出鳞茎,切取根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9)玉帘 Zephyranthes candida(Lindl.)Herb.
【药名别名】肝风草、葱莲。
【药用部位】为葱莲属植物玉帘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约2.5厘米,具有明显的颈部,颈长2.5~5厘米。叶狭线形,肥厚,亮绿色,长20~30厘米,宽2~4毫米。花茎中空;花单生于花茎顶端,下有带褐红色的佛焰苞状总苞,总苞片顶端2裂;花梗长约1厘米;花白色,外面常带淡红色;几无花被管,花被片6,长3~5厘米,顶端钝或具短尖头,宽约1厘米,近喉部常有很小的鳞片;雄蕊6,长约为花被的1/2;花柱细长,柱头不明显3裂。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2厘米,3瓣开裂;种子黑色,扁平。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为我市各地庭院栽培的花卉。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多鲜用。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治小儿急惊风,羊痫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肝风草9克;水煎,调冰糖服。
【附注】本品有催吐作用,不宜多用,以防中毒。
(10)风雨花 Zephyranthes grandiflora Lindl.
【药名别名】韭莲、旱水仙、赛番红花。
【药用部位】为葱莲属植物风雨花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球形,直径2~3厘米。基生叶常数枚簇生,线形,扁平,长15~30厘米,宽6~8毫米。花单生于花茎顶端,下有佛焰苞状总苞,总苞片常带淡紫红色,长4~5厘米,下部合生成管;花梗长2~3厘米;花玫瑰红色或粉红色;花被管长1~2.5厘米,花被裂片6,裂片倒卵形,顶端略尖,长3~6厘米;雄蕊6,长为花被的2/3~4/5,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深3裂。蒴果近球形,种子黑色。花期6—9月。
【生境分布】广布于我市城区及乡镇,主要栽培于花园和庭院。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多为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散热解毒,活血凉血。用于跌打红肿,毒蛇咬伤,吐血,血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附注】本品的根(名旱水仙根)治痈疮红肿,以鲜品捣烂外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