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科 Pinaceae
(1)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药名别名】松树。
【药用部位】为松属植物马尾松的花粉、松节、松香和松针(松叶)。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长块状。小枝常轮生,淡黄褐色,冬芽卵状圆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叶针形,叶鞘初呈褐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厘米,直径2.5~4厘米,有短梗,下垂,熟时栗褐色;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厘米。种子长卵圆形,长4~6毫米,连翅长2~2.7厘米。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生境分布】广布于我市各地。
【采收加工】春季将松树的雄花球摘下,晒干,揉下花粉,除去杂质晒干。松节、松针一年四季均可采集,松香是松树的树脂,从树干上割取。
【功能主治】松花粉: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松节: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厉节风痛,脚痹痿软,跌打伤痛。松针: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除口臭,去口干舌燥,治便秘;用于流行性感冒,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夜盲症,高血压,神经衰弱;外用治冻疮。
【用法用量】松节: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或炒干研末调敷。松针: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松花粉:煎服,3~6克;或浸酒;外用调敷。
(2)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 Carr.
【药名别名】松树。
【药用部位】为松属植物油松的花粉、枝茎的结节、松针和松香。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15~25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呈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枝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长椭圆形,棕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稀有3针一束的,较粗硬,长10~15厘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为暗灰色,外表常被薄粉层。花单性,雌雄同株,均为松球花序;雄球序长卵形,长1~1.5厘米,淡黄绿色,簇生于前一年小枝顶端;花开后成柔荑状,雄蕊多数;雌球序阔卵形,长7毫米,紫色,1~2枚着生于当年新枝顶端,多数珠鳞成螺旋状紧密排列,胚珠2枚;珠鳞下面有一小型苞片,与珠鳞分离。松球果卵形,长5~8厘米,直径3~5厘米,在枝上能宿存数年之久,鳞突较隆起,鳞脐亦突出,呈钝尖形。种子具翅,呈不十分规则的椭圆形,稍扁,紫褐色或褐色,具油汁胚乳。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9月。
【生境分布】广布于我市各地。
【采收加工】同马尾松。
【功能主治】同马尾松。
【用法用量】同马尾松。
(3)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
【药名别名】土槿皮、土荆皮。
【药用部位】为金钱松属植物金钱松的根皮或近根部的树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20~40米。茎干直立,枝轮生平展;长枝有纵纹细裂,叶散生其上,短枝有轮纹密生,叶簇生其上,作辐射状。叶线形,长3~7厘米,宽1~2毫米,先端尖,基部渐狭,至秋后叶变成金黄色。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柔荑状,下垂,黄色,数个或数十个聚生在小枝顶端,基部包有无数倒卵状楔形的膜质鳞片;雌花单生于有叶之短枝顶端,由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鳞片组成。球果卵形,直立,长5~7.5厘米,直径3~6厘米,鳞片木质,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微凹或钝头,基部心形,成熟后脱落,苞片披针形,长6~7毫米,先端长尖,中部突起。种子每鳞2个,长8毫米,富含油脂,有膜质长翅,与鳞片等长或稍短。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1500米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中。我市城区和三河口镇偶见有栽培。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剥取根皮,除去外粗皮,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治疥癣,湿疹,神经性皮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研末调敷。
【附注】多制成土槿皮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