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科 Tremellaceae

5.银耳科 Tremellaceae

(1)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药名别名】白木耳。

【药用部位】为银耳属真菌银耳的干燥子实体。

【植物形态】银耳是由10余片薄而多皱褶的扁平形瓣片组成。银耳子实体纯白色至乳白色,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由数片至10余片组成,呈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直径3~15厘米。干后收缩,变硬变脆,呈白色或米黄色。

【生境分布】我市山区乡镇有人工栽培。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用竹刀割取,清水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补肺益气,养阴润燥。用于病后体虚,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崩漏,大便秘结,高血压,血管硬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炖冰糖、肉类服食。

(2)血耳 Tremella sanguinea Peng

【药名别名】红耳、血木耳、茶耳。

【药用部位】为银耳属真菌血耳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担子果鲜时暗赤褐色至黑褐色,硬胶质带肉质。叶状,大型,瓣片薄,边全缘,波状;下部连合,上部分裂成瓣状,皱卷,波曲;常可丛集生长成菊花状一大团,半球形,长5~24厘米,宽5~20厘米,高5~8厘米。色素水溶性,淋雨褪色,雨天采取时,以手摸之,满手即沾上赤褐色酱油状液体。瓣片脱色后变成茶褐色。瓣片切面厚250~560微米,干后黑色,表面有黑褐色色素薄层,不光滑,浸水有酱油状色素渗出。菌丝粗细悬殊,粗菌丝深赤褐色,直径3~5微米;细菌丝直径1~3微米,浅赤褐色至近无色,有锁状联合。子实层居表面层,原担子棒状至长卵形;成熟下担子卵形、球形、长椭圆形,“十”字形纵隔或只一纵隔至稍斜隔,稀有近横隔,分成2~4细胞,长12~25微米,宽10~19.5微米,上担子长12.5~25微米,直径3~5微米,先端渐尖。担孢子卵形至近球形,近轴侧稍平直,(7~9)微米×(5~7.8)微米,萌发产生再生孢子或萌发管。

【生境分布】生于枯朽的阔叶树上。我市有稀少的野生分布,近几年来正在研究人工栽培,这次标本系我市食、药用菌公司郑才象先生提供。

【采收加工】将成熟的子实体割下,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即可。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平肝阳。用于肝炎,痢疾,妇科诸症。

【用法用量】取血耳10克,温水浸发后洗净,加水文火炖至浓稠,加砂糖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