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1)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药名别名】八月炸、预知子。
【药用部位】为木通属植物三叶木通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茎、枝都无毛。叶为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宽卵圆形或长卵形,长宽变化很大,顶端钝圆、微凹或具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有时微呈心形,边缘浅裂或呈波状,侧脉每边5~6条;叶柄细瘦,长6~8厘米。花序总状,腋生,长约8厘米;花单性;雄花生于上部,雄蕊6;雌花花被片紫红色,具6个退化雄蕊,心皮分离,3~12。果实肉质,长卵形,成熟后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黑色。种皮红褐色或黑褐色,稍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坡灌丛中或河边,将藤缠绕在其他植物上。我市山区丘陵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由绿转黄时采收,晒干或置开水中略烫,再晒干。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利尿杀虫。用于脘肋胀痛,经闭痛经,小便不利,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3~9克,煎服或熬膏或入丸剂。外用:研末调敷。
(2)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subsp.australis(Diels)T.Shimizu
【药名别名】木通、预知子、五叶木通、八月瓜藤。
【药用部位】为木通属植物白木通的根、藤茎和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小叶革质,卵状长圆形或卵形,长4~7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狭圆,顶微凹入而具小突尖,基部圆形、阔楔形、截平或心形,边通常全缘;有时略具少数不规则的浅缺刻。总状花序长7~9厘米,腋生或生于短枝上。雄花:萼片长2~3毫米,紫色;雄蕊6,离生,长约2.5毫米,红色,干后褐色或淡褐色。雌花:直径约2厘米;萼片长9~12毫米,宽7~10毫米,暗紫色;心皮5~7,紫色。果长圆形,长6~8厘米,直径3~5厘米,熟时黄褐色;种子卵形。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2100米的山坡灌丛或沟谷疏林中。我市狮子峰林场有分布。
【采收加工】藤茎:秋季割取老藤,晒干。根:秋、冬季采挖,晒干。果(八月札):8—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用沸水泡透后晒干。
【功能主治】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纳呆,烦渴,赤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根:祛风,利尿,行气,活血;治风湿关节痛,小便不利,胃肠气胀,疝气,经闭,跌打损伤。藤茎: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果:煎服15~30克,或浸酒。根:煎服9~1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外敷。藤茎:煎服3~6克,或入丸、散。
(3)五叶木通 Akebia quinata(Houtt.)Decne.
【药名别名】木通、野木瓜、八月扎。
【药用部位】为木通属植物五叶木通的根及藤茎和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全体无毛。小枝干时灰褐色,有线纹,直径3~4毫米。掌状复叶有小叶5~7片;叶柄长4~6厘米;小叶近革质,嫩时膜质,长圆状倒卵形、近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7(9)厘米,宽2~3厘米;顶端急尖或有时渐尖,基部近圆或钝,上面深绿色,干时灰榄绿色,下面粉绿色,干时黄绿色,基部叶脉近三出,侧脉每边5~7条,与中脉及纤细的网脉均在上面凹陷,下面微凸起;小叶柄长7~20毫米,中间一枚最长。花雌雄同株,白色,数朵组成总状花序;花序长3.5~7厘米,两个至多个簇生,与叶同自芽鳞片中抽出;总花梗纤细;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雄花:萼片近肉质,外轮3片狭披针形,长10~12毫米,宽2.5~4毫米;内轮3片狭线形,长8.5~9毫米,宽0.8~1毫米;雄蕊长5.5~6毫米,花药不等长,上部稍分离,下部合生为细圆筒状。果长圆形,长可达7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果皮熟时黄色,干后变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940米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我市张家畈镇、狮子峰林场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经活络,镇痛,排脓,通乳。用于尿路感染,小便不利,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红崩,带下,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附注】果实的采收加工、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见三叶木通。
(4)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
【药名别名】血藤、红藤。
【药用部位】为大血藤属植物大血藤的藤茎。
【植物形态】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米。茎褐色,圆形,有条纹,光滑无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上面有槽;中间小叶菱状卵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有柄;两侧小叶较中间者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两边不对称,内侧楔形,外侧截形或圆形,几无柄。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下垂,具苞片,花多数,芳香;雄花黄色,花萼6片,长圆形,花瓣小,6片,菱状圆形,雄蕊6枚,花丝极短;雌花与雄花同;而有不发育雄蕊6枚,子房上位,1室,有1胚珠。浆果卵圆形。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50~1800米的山谷、林中或沟边灌丛中,有时也缠绕在其他木本植物上。我市山区乡镇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主治肠痈,痢疾,乳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或酒煮、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