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草科 Molluginaceae
2025年08月10日
69.粟米草科 Molluginaceae
粟米草 Mollugo stricta L.
【药名别名】鱼粒草、解毒草、地麻黄。
【药用部位】为粟米草属植物粟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铺散状的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纤细,多分枝,有棱角,无毛,老茎通常淡红褐色。叶3~5片假轮生或对生,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厘米,宽2~7毫米,顶端急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中脉明显;叶柄短或近无柄。花极小,组成疏松聚伞花序,花序梗细长,顶生或与叶对生;花梗长1.5~6毫米;花被片5,淡绿色,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5~2毫米,脉达花被片2/3,边缘膜质;雄蕊通常3,花丝基部稍宽;子房宽椭圆形或近圆形,3室,花柱3,短,线形。蒴果近球形,与宿存花被等长,3瓣裂;种子多数,肾形,栗色,具多数颗粒状突起。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我市五脑山、小漆园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全草,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腹痛泄泻,皮肤热疹,火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烂包寸口或塞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