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126.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柞木 Xylosma congesta(Lour.)Merr.

【药名别名】柞树、红心刺。

【药用部位】为柞木属植物柞木的根、树皮和叶。

【植物形态】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4~15米;树皮棕灰色,不规则从下面向上反卷呈小片,裂片向上反卷;幼时有枝刺,结果株无刺;枝条近无毛或有疏短毛。叶薄革质,雌雄株稍有区别,通常雌株的叶有变化,菱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无毛或在近基部中脉有污毛;叶柄短,长约2毫米,有短毛。花小,总状花序腋生,长1~2厘米,花梗极短,长约3毫米;花萼4~6片,卵形,长2.5~3.5毫米,外面有短毛;花瓣缺,雄花有多数雄蕊,花丝细长,长约4.5毫米,花药椭圆形,底着药;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包围着雄蕊;雌花的萼片与雄花同;子房椭圆形,无毛,长约4.5毫米,1室,有2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2裂;花盘圆形,边缘稍波状。浆果黑色,球形,顶端有宿存花柱,直径4~5毫米;种子2~3粒,卵形,长2~3毫米,鲜时绿色,干后褐色,有黑色条纹。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林边、丘陵和平原的灌丛中。我市各乡镇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树皮:夏、秋季采集,分别洗净,切片晒干。叶:全年可采,晒干。

【功能主治】根:治黄疸,水肿,痢疾,肺结核咯血。树皮:燥湿除热。叶:治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根,12~18克;树皮,6~9克。叶:外用,捣烂外敷或研粉酒醋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