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科 Lemnaceae

181.浮萍科 Lemnaceae

(1)浮萍 Lemna minor L.

【药名别名】青萍。

【药用部位】为浮萍属植物浮萍的全草。

【植物形态】浮水小草本。根1条,长3~4厘米,纤细,根鞘无附属物,根冠钝圆或截切状。叶状体对称,倒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5~6毫米,两面平滑,绿色,不透明,具不显明的3脉纹。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边缘开裂处,佛焰苞囊状,内有雌花1朵,雄花2朵;雄花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具1雌蕊,子房1室,胚珠单生。果实圆形近陀螺状,无翅或具窄翅。种子1粒,具凸起的胚孔和不规则的凸脉12~15条。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900米的水田、河沟、池塘等处。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6—9月采收,捞出后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用于风热表证,麻疹不透,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鲜品15~30克);或捣汁饮,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撒布,或调敷。

【附注】本品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均作浮萍来源之一收载。

(2)紫萍 Spirodela polyrhiza(L.)Schleid.

【药名别名】浮萍、紫背浮萍。

【药用部位】为紫萍属植物紫萍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细小草本,漂浮水面。根5~11条束生,纤维状,长3~5厘米。在根的着生处一侧产生新芽,新芽与母体分离之前由一细弱的柄相联结。叶状体扁平,单生或2~5簇生,阔倒卵形,长4~10毫米,宽4~6毫米,先端钝圆,上面稍向内凹,深绿色,下面呈紫色,有不明显的掌状脉5~11条。花序生于叶状体边缘的缺刻内;花草性,雌雄同株;佛焰苞袋状,短小,二唇形,内有2雄花和1雌花,无花被;雄花有雄蕊2,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有雌蕊1,子房无柄,1室,具直立胚珠2,花柱短,柱头扁平或环状。果实圆形,边缘有翅。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池塘、水田、河沟等静水中。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6—9月采收,捞出后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用法用量】煎服:3~9克。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附注】①本品为《中国药典》收载的浮萍。②本品与青萍的主要区别为叶下面呈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