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科 Cupressaceae

45.柏科 Cupressaceae

(1)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

【药名别名】香柏、扁柏。

【药用部位】为侧柏属植物侧柏的种仁(柏子仁)、枝梢叶(侧柏叶)。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直展。鳞形叶交互对生,长1~3毫米,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的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叶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厘米,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顶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粒;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无翅或有棱脊。花期3—4月,球果10月成熟。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夏、秋季采集枝梢及叶,阴干。

【功能主治】柏子仁: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侧柏叶:凉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风湿,散肿毒;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风湿痹痛,丹毒,痄腮,烫伤。

【用法用量】柏子仁:3~9克,煎服或配丸、散。侧柏叶:煎服,6~12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

【附注】侧柏叶1克,沉香0.5克共研细末,冲服,对支气管哮喘等有效。

(2)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 Endl.

【药名别名】柏树。

【药用部位】为柏木属植物柏木的果实、枝叶和树脂。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2米。树皮淡褐色;大枝开展;小枝细长下垂,生鳞叶的小枝扁平,较老的小枝圆柱形,暗褐紫色。叶二型;鳞叶长1~1.5毫米,先端锐尖,中央之叶的背面有条状腺点,两侧之叶背部有棱脊。雄球花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3毫米;雌球花长3~6毫米,近球形,球果圆球形,直径8~12毫米,成熟时暗褐色;种鳞4对,先端为不规则五角形或方形,宽5~7毫米,中央有尖头或无,能育种鳞有5~6粒种子;种子宽倒卵状菱形或近圆形,扁,长约2.5毫米,淡褐色,有光泽,边缘具窄翅。花期3—5月,球果翌年5—6月成熟。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四季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果实:8—10月果实近成熟而未开裂时采收,阴干。叶:全年可采,阴干。油脂:8—10月砍倒树干,待流出油液凝固后收集。

【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主治麻疹身热不退。果:祛风,安神,凉血,止血;用于感冒头痛发热,胃痛,烦躁,吐血。柏树油:祛风,解毒,生肌;治风热头痛,带下,淋浊,痈疽疮疡,刀伤出血。柏树叶:凉血止血,敛疮生肌;治吐血,血痢,痔疮,癞疮,烫伤,刀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根:煎服,6~15克。果:煎服,9~15克或研末服。叶:煎服,9~15克,或研末;外用捣烂外敷或研磨调敷。油:煎服,3~9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3)刺柏 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

【药名别名】山刺柏、柏树。

【药用部位】为刺柏属植物刺柏的根或枝叶。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2米,胸径2.5米,树皮灰褐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脱落;枝斜展,树冠圆柱形,小枝下垂;叶线形,有刺尖,上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在近顶处连合;树冠塔形,大枝斜展或直伸,小枝下垂,三棱形;花单生于叶腋。果球形,红色或橙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脱落,种子半月形,有3条棱,2年成熟,成熟时淡红褐色。花期3月,果熟期翌年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坡。我市山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于秋、冬季采收,枝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主治麻疹高热,湿疹,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4)圆柏 Sabina chinensis(L.)Ant.

【药名别名】桧柏、柏树。

【药用部位】为圆柏属植物圆柏的树皮、枝叶。

【植物形态】圆柏为常绿乔木,高20米,胸径达3.5米,树皮红褐色,纵裂为条片状剥落。叶二型,鳞形叶交互对生紧包于小枝上,刺形叶3个交叉轮生开展与枝条成直角,叶表面有2条白粉带,基部有关节并向下延伸;雌雄异株,雄花黄色。球果浆质,成熟时褐色,被白粉;球果近圆球形,2年成熟,直径6~8毫米,暗褐色,外有白粉,有1~4粒种子,种子卵形。花期4月,翌年11月球果成熟。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消肿,解毒利尿。用于风寒感冒,肺结核,尿路感染;外用治荨麻疹,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燃烧取烟熏烤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