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科 Juglandaceae
(1)山核桃 Carya cathayensis Sarg.
【药名别名】野核桃、小核桃。
【药用部位】为山核桃属植物山核桃的根皮、山核桃仁(种仁)及叶。
【植物形态】乔木,高10~20米;髓部实心。奇数羽状复叶长16~30厘米,小叶5~7枚,卵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2~5厘米,边缘有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柔荑花序三条成一束,下垂,长10~15厘米,生于长1~2厘米腋生的花序总梗上;雄花有1苞片和2小苞片,雄蕊2~7枚;雌花序穗状,直立,花序轴密生腺体,有1~3雌花;雌花有4裂的总苞。果实核果状,倒卵形,幼时有4狭翅状纵棱,成熟时不显著,外果皮干后革质,4瓣裂开;果核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有时略侧扁,长2~2.5厘米,直径1.5~2厘米;隔膜内及壁内无空隙。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较肥沃的林中。我市福田河、小漆园、龟山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皮四季可采,外果皮在秋季果实成熟后剥下,洗净晒干;将已去外果皮的干果打破取出种仁,即山核桃仁;叶一般用时采集。
【功能主治】山核桃仁:补益肝肾,纳气平喘;主治腰膝酸软,隐痛,虚喘久咳。根皮、外果皮及叶: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治脚趾湿痒,皮肤癣证。
【用法用量】种仁:煎汤,9~15克,或研末3~5克冲服。根皮、外果皮、叶均为外用,取适量药材煎洗或鲜品取汁外涂。
(2)野核桃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药名别名】胡桃楸、山核桃。
【药用部位】为胡桃属植物胡桃楸的种仁、青果和树皮。
【植物形态】乔木,高20米;髓部薄片状。奇数羽状复叶长可达80厘米;小叶9~17枚,矩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有明显细密锯齿,上面初被稀疏柔毛,后仅中脉有毛,下面有贴伏短柔毛和星状毛。花单性同株;雄柔荑花序下垂,长9~20厘米,雄蕊通常12枚;雌花序穗状,顶生,直立,有4~10雌花。果序长10~15厘米,俯垂,通常有5~7果实;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长3.5~7.5厘米,直径3~5厘米;果核球形、卵形或长椭圆形,有8条纵棱,各棱间有不规则皱曲及凹穴,内果皮壁内有多数不规则空隙,隔膜亦有2空隙。
【生境分布】生于土质肥厚湿润而又利水的山坡林下。我市山区乡镇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青果:夏季采集,趁鲜捣碎浸酒备用。种仁: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外果皮,洗净晒干;或去硬壳,取出种仁。树皮:于春夏之交采集,晒干即可。
【功能主治】种仁:润肺化痰,温肾助阳,润肤,通便;用于燥咳无痰,虚喘,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皮肤干裂。青果:止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外用治神经性皮炎。树皮:治细菌性痢疾,骨结核,麦粒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种仁、树皮均为3~9克;青果6~9克捣碎浸酒服用。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搽患处。
【附注】青果有毒,内服宜慎。野核桃资源丰富,其种仁可开发成高级保健食品。
(3)胡桃 Juglans regia L.
【药名别名】核桃。
【药用部位】为胡桃属植物胡桃的种仁(核桃仁)、木隔(分心木)和外果皮(青龙衣)等。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30~35米。枝幼时被短腺毛,髓部片状。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1片,长圆状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宽2~7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圆形,或略偏斜,全缘,幼时有波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幼时脉腋间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集成柔荑花序,腋生,下垂,长5~12厘米,花小而密生;苞片1,矩圆形,两侧2小苞片长卵形,花被通常3片,苞片及花被均被白色柔毛;雄蕊15~30枚;雌花序生于幼枝顶端,排列成穗状;苞片3,长卵形;花被4裂,裂片线形;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2裂。果实近球形,直径3~5厘米,外果皮肉质,灰绿色,有棕色斑点;内果皮坚硬,有浅皱褶,黄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00~1800米的山坡及丘陵。我市狮子峰的王家湾、张家畈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果熟时采收,除去外果皮,击开核壳,取其核仁,晒干。将外果皮(青龙衣)和木隔(分心木)分别晒干。
【功能主治】核桃仁: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青龙衣:治胃痛,腹痛,水痢,痈肿疮毒。分心木:止血,止痢,散结消痈,杀虫止痒;主治妇女崩漏,痛经,久痢,乳痈,疥癣,鹅掌风。
【用法用量】核桃仁:煎服,9~15克;或入丸、散。青龙衣:煎服,9~15克,或研末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分心木:煎服,9~15克;或煅存性研末,每次3~6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注】核桃油、核桃枝、根、树皮及叶亦供药用。
(4)青钱柳 Cyclocarya paliurus(Batal.)lljinsk.
【药名别名】山麻柳、摇钱树。
【药用部位】为青钱柳属植物青钱柳的叶。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10~30米。树皮厚,灰色,深纵裂。枝条黑褐色,具灰黄色皮孔;髓心薄片状;冬芽裸露,密生褐色鳞片。奇数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小叶7~9(稀5~11)片;叶片革质,长椭圆状卵形至阔披针形,长5~14厘米,宽2~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偏斜,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有盾状腺体,下面网状脉明显,有灰色细小的鳞片及盾状腺体。花单性,雌雄异株;雄柔荑花序3条或稀2~4条成1束,长7~18厘米,簇生于短花梗上,雄花苞片小不明显,2枚小苞片与2~3枚花被片形状相似,雄蕊20~30枚,有时仅12枚;雌柔荑花序单独顶生,雌花7~10朵,雌花苞片与2小苞片贴生至子房中部,花被片4,生于子房上端,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2裂,裂片羽毛状。果序长20~30厘米,坚果,扁球形,直径约7毫米,在中部四周由苞片及小苞片形成革质圆盘状翅,先端有4枚宿存的花被片及花柱。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谷河岸或湿润林中。我市狮子峰、三河口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干燥。
【功能主治】祛风止痒。主治皮肤癣疾。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取汁涂搽。
【附注】近有报道本品具调节血糖作用。
(5)化香树 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
【药名别名】梵香树、花果树、换金树。
【药用部位】为化香树属植物化香树的果和叶。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高4~6(8)米;树皮灰色,枝条暗褐色,髓部实心。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厘米,叶柄较叶轴短;小叶7~23枚,无柄,薄革质,长4~12厘米,宽2~4厘米,上面无毛,下面初时脉上有褐色柔毛,后几乎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直立,伞房状排列于小枝顶端;两性花序通常生于中央顶端,雌花序在下,雄花序在上,开花后脱落,生于两性花序下方周围者为雄花序。果序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圆柱形;小坚果扁平,有2狭翅。5—6月开花,7—8月果成熟。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或杂木林中。我市山区丘陵地带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晒干;夏、秋季采叶,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果:顺气祛风,消肿止痛,燥湿杀虫;治内伤胸胀,腹痛,筋骨疼痛,痈肿,湿疮,疥癣。叶:解毒疗疮,杀虫止痒;治疮痈肿毒,骨痈流脓,顽癣,阴囊湿疹,癞头疮。
【用法用量】果:煎服,10~20克;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叶: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浸水洗。
【附注】叶有毒,不可内服。果实是良好的天然染料,树皮有丰富纤维,两者均可作为工业原料。
(6)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
【药名别名】柳树、麻柳树。
【药用部位】为枫杨属植物枫杨的根皮、茎皮和树叶。
【植物形态】大乔木,高达30米;小枝灰色,有灰黄色皮孔,髓部薄片状;芽裸出,有柄。双数,少有奇数羽状复叶,长8~16厘米,叶轴有翅;小叶10~16枚,无柄,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3厘米,上面有细小疣状突起,中脉和侧脉有极短星状毛,下面有极稀疏盾状腺体,侧脉腋内有一丛星状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柔荑花序单生于叶痕腋内,长6~10厘米,下垂;雌柔荑花序顶生,长10~15厘米,俯垂。果序长20~45厘米,下垂,果序轴常有宿存的毛;果实长椭圆形,长6~7毫米;果翅2片,矩圆形至条状矩圆形,长12~20毫米,宽5毫米。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河岸沟边或林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分别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树皮:祛风止痛,杀虫,敛疮。叶:祛风止痛,杀虫止痒,解毒敛疮;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疼痛,痈疽肿疖,疥癣风痒,皮炎湿疹,烫火伤。树皮:主治风湿麻木,寒湿骨痛,齿痛,头颅伤痛,痔疮,疥癣,烫伤,溃疡日久不敛。
【用法用量】根或根皮:煎服,3~6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或酒精浸搽。叶:外用适量,煎水洗,酒精浸搽或捣烂外敷。
【附注】本品有毒,一般多作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