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153.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1)紫花合掌消 Cynanchum amplexicaule var.castaneum Makino

【药名别名】白薇。

【药用部位】为鹅绒藤属植物紫花合掌消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有乳汁。根状茎短,须根多数,肉质。茎直立,有分枝,无毛。叶对生,薄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6厘米,宽2~4厘米;茎上部叶较小,长1~2厘米,宽7~10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抱茎,全缘背面叶脉明显。边缘稍向下反卷,两面无毛;无柄。多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5裂;花冠暗紫色,辐状,5裂;副花冠5裂,扁平,有肉质小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蓇葖果单生,圆柱状狭披针形。种子顶端有白色绢质种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或沙滩草丛中。我市原作白薇收购,曾为湖北的主产地之一。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阴虚发热,风温灼热和血分有热,产后烦热呕逆,热淋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2)牛皮消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

【药名别名】白首乌、见肿消。

【药用部位】为鹅绒藤属植物牛皮消的根。

【植物形态】蔓性半灌木;宿根肥厚,呈块状;茎圆形,被微柔毛。叶对生,膜质,被微毛,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12厘米,宽4~10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心形。聚伞花序伞房状,着花30朵;花萼裂片卵状长圆形;花冠白色,辐状,裂片反折,内面具疏柔毛;副花冠浅杯状,裂片椭圆形,肉质,钝头,在每裂片内面的中部有1个三角形舌状鳞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圆锥状,顶端2裂。蓇葖双生,披针形,长8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卵状椭圆形;种毛白色绢质。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我市山区丘陵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10—11月挖根,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止心痛。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不健,胸闷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

【附注】本品有毒,中毒症状有流涎、呕吐、痉挛、呼吸困难、心跳缓慢等,使用宜慎。

(3)鹅绒藤 Cynanchum chinense R.Br.

【药名别名】羊奶角角、祖子花。

【药用部位】为鹅绒藤属植物鹅绒藤茎中的白色乳汁及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主根圆柱形,长约20厘米,直径约5毫米,干后灰黄色。叶对生,薄纸质;叶柄长2.5~5厘米,叶片宽三角状心形,长4~9厘米,宽4~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叶面深绿色,叶背苍白色,两面均被短柔毛,脉上较密。伞形聚伞花序腋生,二歧,有花约20朵;花萼外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5,长圆状披针形;副花冠二型,杯状,上端裂成10个丝状体,分为2轮;外轮约与花冠裂片等长,内轮略短;花粉块每室1个,柱头先端2裂。蓇葖果双生或仅有1个发育,细圆柱状,向端部渐尖,长达11厘米,直径约5毫米。种子长圆形,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田埂、地边或村落附近。我市五脑山江家坳后山有分布。

【采收加工】乳汁:夏、秋季随用随采。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根:祛风解毒,健胃止痛;治小儿食积。乳汁:治寻常性疣赘。

【用法用量】根:煎服,3~15克。乳汁:涂患处,经数次涂抹后,疣赘层层自行脱落。

(4)徐长卿 Cynanchum paniculatum(Bunge)Kitagawa

【药名别名】逍遥竹。

【药用部位】为鹅绒藤属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米;根须状,多至50余条;茎不分枝,稀从根部发生几条,无毛或被微毛。叶对生,纸质,披针形至线形,长5~13厘米,宽5~15毫米(最大达(13×1.5)厘米),两端锐尖,两面无毛或叶面具疏柔毛,叶缘有边毛;侧脉不明显,叶柄长约3毫米,圆锥状聚伞花序生于顶端的叶腋内,长达7厘米,着花10余朵;花萼内的腺体或有或无;花冠黄绿色,近辐状,裂片长达4毫米,宽3毫米;副花冠裂片5,基部增厚,顶端钝;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子房椭圆形,柱头五角形,顶端略凸起。蓇葖单生,披针形,长6厘米,直径6毫米,向端部长渐尖;种子长圆形,长3毫米;种毛白色绢质,长1厘米。花期5—7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于阳坡松林下草丛中。我市丘陵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连根挖起,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止痒,活血解毒,消肿。用于胃病,牙痛,风湿痹痛,腰痛,脘腹疼痛,泄泻,痢疾,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不宜久煎;入丸剂或浸酒。

(5)柳叶白前 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ev.

【药名别名】白前草、竹叶白前。

【药用部位】为鹅绒藤属植物柳叶白前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直立半灌木,高达100厘米;茎具二列柔毛。叶无毛,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厘米,宽0.7~1.2厘米,稀(7×1)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近无柄;侧脉不明显,3~5对。伞形聚伞花序腋内或腋间生,比叶为短,无毛或具微毛,着花10余朵;花萼5深裂,内面基部有腺体5个,极小;花冠黄色,辐状;副花冠浅杯状,裂片5,肉质,卵形,龙骨状内向,其端部倾倚于花药;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扁平。蓇葖单生,纺锤形,先端渐尖,基部紧窄,长6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扁平,宽约5毫米;种毛白色绢质,长2厘米。花期5—11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河边、水沟边或路旁湿润处。我市各地原都有分布,现在锐减。

【采收加工】根及根茎: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全草:晒至半干,扎把阴干。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6)蔓生白薇 Cynanchum versicolor Bunge

【药名别名】白薇、变色白前。

【药用部位】为鹅绒藤属植物蔓生白薇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半灌木,茎上部缠绕,下部直立,全株被茸毛。叶对生,纸质,宽卵形,长7~10厘米,宽3~6厘米,顶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两面被黄色茸毛;侧脉每边6~8条。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近无柄,有花10余朵;花萼5裂,裂片狭披针形,内面腺体极小;花冠初时黄白色,渐变为黑紫色,枯干时呈暗褐色,钟状辐形;副花冠裂片三角形,比合蕊柱为短;花药近菱状四方形,花粉块每室1个,矩圆形,下垂;柱头略凸起,顶端不明显2裂。蓇葖果单生,宽刺刀形,长5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宽卵圆形,顶端具白色绢质、长2厘米的种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中草地或荒地。我市丘陵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

(7)隔山消 Cynanchum wilfordii(Maxim.)Hook.F

【药名别名】耳叶牛皮消、白首乌。

【药用部位】为鹅绒藤属植物隔山消的块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肉质根近纺锤形,长约10厘米,直径约2厘米,灰褐色。茎被单列毛。叶对生,叶片薄纸质,卵形,长5~6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耳状心形,两面被微柔毛;基脉3~4条,放射状,侧脉4对。近伞房状聚伞花序半球形,有花15~20朵,花序梗被单列毛;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淡黄色,辐状,裂片长圆形,外面无毛,内面被长柔毛;副花冠裂片近四方形,比合蕊柱短,先端截形,基部紧狭;花粉块每室1个,长圆形,下垂,花柱细长柱状略凸起。蓇葖果单生,披针形,长达12厘米,直径约1厘米。种子卵形,顶端具长约2厘米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边或灌丛中。我市山区丘陵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养阴补虚,健脾消食。治虚损劳伤,痢疾,疳积,胃痛饱胀,带下,疮癣。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萝藦 Metaplexis japonica(Thunb.)Makino

【药名别名】见肿消、奶浆藤、天浆壳。

【药用部位】为萝藦属植物萝藦的块根、全草和果壳。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具乳汁。叶对生,卵状心形,长5~12厘米,宽4~7厘米,无毛,下面粉绿色;叶柄长,顶端丛生腺体。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具长总花梗;花蕾圆锥状,顶端尖;萼片被柔毛;花冠白色,近辐状,裂片向左覆盖,内面被柔毛;副花冠环状5短裂,生于合蕊冠上;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花柱延伸成长喙,柱头顶端2裂。蓇葖果角状,叉生,平滑;种子顶端具种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边荒地、河边、路旁灌丛中。我市长岭岗江家冲村有分布。

【采收加工】7—8月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块根于夏、秋季采挖;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

【功能主治】果壳(天浆壳):补益精气,生肌止血;主治虚劳,阳痿,遗精,金疮出血。全草或根:补精益气,通乳,解毒;用于虚损劳伤,阳痿,遗精,带下,乳汁不足,丹毒,瘰疬,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天浆壳,9~18克;根或全草,15~6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9)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unge

【药名别名】香加皮、北五加皮、杠柳皮。

【药用部位】为杠柳属植物杠柳的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蔓性灌木,高达1.5米。具乳汁,除花外全株无毛。叶对生,叶柄长约3毫米;叶片膜质,卵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脉多数,聚伞花序腋生,有花数朵;花萼5深裂,裂片先端钝,花萼内面基部有10个小腺体;花冠紫红色,张开直径1.5~2厘米,花冠裂片5,中间加厚呈纺锤形,反折,内面被长柔毛;副花冠环状,10裂,其中5裂片丝状伸长,被柔毛;雄花着生于副花冠内面,花药包围着柱头;心皮离生,花粉颗粒状,藏在直立匙形的载粉器内。蓇葖果双生,圆柱状,长7~12厘米,直径约5毫米,具纵条纹。种子长圆形,先端具长约3厘米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干燥山坡、砂质地、砾石山坡上。我市三河口镇、狮子峰林场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浸酒或入丸、散。

【附注】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