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树科 Tiliaceae

118.椴树科 Tiliaceae

(1)野黄麻 Corchorus acutangulus Lam.

【药名别名】甜麻、假黄麻、针筒草。

【药用部位】为黄麻属植物野黄麻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米。分枝,枝延长,常广布于地面,茎红褐色,稍有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圆形,常有2短尾,边缘具细锯齿,秃净或被疏柔毛;下部叶较小,圆形;叶柄长1~2厘米,具柔毛;托叶线状锥尖。花小,黄色,1~4朵聚生于总花梗上;花梗短,有环节;萼片与花瓣均为4或5枚,雄蕊多数。蒴果圆筒形,长1.8~3厘米,具6~8棱,其中3~4棱有翅,顶端有3~4个喙状突起。种子细小。花期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边、荒地、林边、田埂草丛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消肿解毒。主治中暑发热,咽喉肿痛,痢疾,小儿疳积,麻疹,跌打损伤,疮疥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水煎洗患处。

【附注】孕妇禁服。

(2)扁担杆 Grewia biloba G.Don

【药名别名】棉筋条、扁担木、麻糖果。

【药用部位】为扁担杆属植物扁担杆的根。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多分枝;嫩枝被粗毛。叶薄革质,叶片细小,近圆形,长1~1.5厘米锐尖,基部楔形或钝,基出脉3条,两侧脉上行过半,中脉有侧脉,下面有稀疏柔毛。先端脉3~5对,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4~8毫米,被粗毛;托叶钻形,长3~4毫米。聚伞花序腋生,多花,花序柄长不到1厘米;花柄长3~6毫米;苞片钻形,长3~5毫米;萼片狭长圆形,长4~7毫米,外面被毛,内面无毛;花瓣长1~1.5毫米;雌雄蕊柄长0.5毫米,有毛;雄蕊长2毫米;子房有毛,花柱与萼片平齐,柱头扩大,盘状,有浅裂。核果红色,有2~4颗分核。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平原、低山灌丛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固精止带,祛风除湿。用于小儿疳积,脾虚久泻,遗精,红崩,带下,子宫脱垂,脱肛,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亦可适量浸酒服。

(3)小叶扁担杆 Grewia biloba var.microphylla(Max.)Hand.-Mazz.

【药名别名】棉筋条、剥皮树。

【药用部位】为扁担杆属植物小叶扁担杆的根。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多分枝;嫩枝被粗毛。叶薄革质,叶片细小,近圆形,长1~1.5厘米,下面有稀疏柔毛。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钝,基出脉3条,两侧脉上行过半,中脉有侧脉3~5对,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4~8毫米,被粗毛;托叶钻形,长3~4毫米。聚伞花序腋生,多花,花序柄长不到1厘米;花柄长3~6毫米;苞片钻形,长3~5毫米;萼片狭长圆形,长4~7毫米,外面被毛,内面无毛;花瓣长1~1.5毫米;雌雄蕊柄长0.5毫米,有毛;雄蕊长2毫米;子房有毛,花柱与萼片平齐,柱头扩大,盘状,有浅裂。核果红色,有2~4颗分核。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灌丛中。我市龟山、张广河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同扁担杆。

【用法用量】同扁担杆。

【附注】本品标本采自张广河,为省鉴定的普查品种。

(4)刺蒴麻 Triumfetta rhomboidea Jacq.

【药名别名】棉花七、黄花地桃花。

【药用部位】为刺蒴麻属植物刺蒴麻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态】亚灌木,嫩枝被灰褐色短茸毛。叶纸质,生于茎下部的叶阔卵圆形,长3~8厘米,宽2~6厘米,先端常3裂,基部圆形;生于上部的叶长圆形;上面有疏毛,下面有星状柔毛,基出脉3~5条,两侧脉直达裂片尖端,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叶柄长1~5厘米。聚伞花序数枝腋生,花序柄及花柄均极短;萼片狭长圆形,长5毫米,顶端有角,被长毛;花瓣比萼片略短,黄色,边缘有毛;雄蕊10枚,子房有刺毛。果球形,不开裂,被灰黄色柔毛,具勾针刺长2毫米,有种子2~6颗。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我市各地有少量分布。

【采收加工】冬季或早春萌发前挖取根部,洗净泥沙,切片,鲜用或晒干。全草,全年可采,切段,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化石。主治风热感冒,痢疾,尿路结石,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5)毛糯米椴 Tilia henryana var.subglabra V. Engl.

【药名别名】糯米椴。

【药用部位】为椴树属毛糯米椴的根。

【植物形态】乔木,嫩枝被黄色星状茸毛,顶芽亦有黄色茸毛。叶圆形,长6~10厘米,宽6~10厘米,先端宽而圆,有短尖尾,基部心形,稍偏斜,有时截形,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星状茸毛,侧脉5~6对,边缘有锯齿,由侧脉末梢突出成齿刺,长3~5毫米;叶柄长3~5厘米,被黄色茸毛。聚伞花序长10~12厘米,有花30朵以上,花序柄有星状柔毛;花柄长7~9毫米,有毛;苞片狭窄倒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1.3厘米,先端钝,基部狭窄,两面有黄色星状柔毛,下半部3~5厘米与花序柄合生,基部有柄长7~20毫米;萼片长卵形,长4~5毫米,外面有毛;花瓣长6~7毫米;退化雄蕊花瓣状,比花瓣短;雄蕊与萼片等长;子房有毛,花柱长4毫米。果实倒卵形,长7~9毫米,有棱5条,被星状毛。花期6月。

【生境分布】生于湿润土壤的山谷和山坡。我市分布于狮子峰。

【采收加工】夏、秋季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镇痛。

【用法用量】不详。可参照椴树相关内容。

(6)紫椴 Tilia amurensis Rupr.

【药名别名】籽椴、椴树。

【药用部位】为椴树属植物紫椴的花。

【植物形态】乔木,高25米,直径达1米,树皮暗灰色,片状脱落;嫩枝初时有白丝毛,很快变秃净,顶芽无毛,有鳞苞3片。叶阔卵形或卵圆形,长4.5~6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稍整正,有时斜截形,上面无毛,下面浅绿色,脉腋内有毛丛,侧脉4~5对,边缘有锯齿,齿尖突出1毫米;叶柄长2~3.5厘米,纤细,无毛。聚伞花序长3~5厘米,纤细,无毛,有花3~20朵;花柄长7~10毫米;苞片狭带形,长3~7厘米,宽5~8毫米,两面均无毛,下半部或下部1/3与花序柄合生,基部有柄长1~1.5厘米;萼片阔披针形,长5~6毫米,外面有星状柔毛;花瓣长6~7毫米;退化雄蕊不存在;雄蕊较少,约20枚,长5~6毫米;子房有毛,花柱长5毫米。果实卵圆形,长5~8毫米,被星状茸毛,有棱或有不明显的棱。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杂木林中。我市分布于狮子峰林场。

【采收加工】6—7月开花时采收,烘干或晾干。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主治感冒发热,口腔炎,喉炎,肾盂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

(7)华椴 Tilia chinensis Maxim.

【药名别名】中华椴。

【药用部位】为椴树属植物华椴的根或果、叶。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15米;嫩枝无毛,顶芽倒卵形,无毛。叶阔卵形,长5~10厘米,宽4.5~9厘米,先端急短尖,基部斜心形或近截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灰色星状茸毛,侧脉7~8对,边缘密具细锯齿,齿刻相隔2毫米,齿尖长1~1.5毫米;叶柄长3~5厘米,稍粗壮,被灰色毛。聚伞花序长4~7厘米,有花3朵,花序柄有毛,下半部与苞片合生;花柄长1~1.5厘米;苞片窄长圆形,长4~8厘米,无柄,上面有疏毛,下面毛较密;萼片长卵形,长6毫米,外面有星状柔毛;花瓣长7~8毫米;退化雄蕊较花瓣短小;雄蕊长5~6毫米;子房被灰黄色星状茸毛,花柱长3~5毫米,无毛。果实椭圆形,长1厘米,两端略尖,有5条棱突,被黄褐色星状茸毛。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我市狮子峰、龟山、乘马岗镇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根: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咳。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久咳。

【用法用量】根:参考椴树根。

【附注】尚未查到其果、叶的功用及用法用量的相关资料。

(8)椴树 Tilia tuan Szyszyl.

【药名别名】叶上果、千层皮。

【药用部位】为椴树属植物椴树的根。

【植物形态】乔木,高20米,树皮灰色,直裂;小枝近秃净,顶芽无毛或有微毛。叶卵圆形,长7~14厘米,宽5.5~9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单侧心形或斜截形,上面无毛,下面初时有星状茸毛,以后变秃净,在脉腋有毛丛,干后灰色或褐绿色,侧脉6~7对,边缘上半部有疏而小的齿突;叶柄长3~5厘米,近秃净。聚伞花序长8~13厘米,无毛;花柄长7~9毫米;苞片狭窄倒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1.5~2.5厘米,无柄,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通常无毛,下面有星状柔毛,下半部5~7厘米与花序柄合生;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5毫米,被茸毛,内面有长茸毛;花瓣长7~8毫米;退化雄蕊长6~7毫米,雄蕊长5毫米;子房有毛,花柱长4~5毫米。果实球形,宽8~10毫米,无棱,有小突起,被星状茸毛。花期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或山坡上阔叶杂木林中。我市分布于张家畈镇、狮子峰林场、乘马岗镇。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镇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浸酒搽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