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科 Thymelaeaceae
(1)芫花 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药名别名】头痛花。
【药用部位】为瑞香属植物芫花的花蕾和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可达1米。茎细长而直立,幼时有绢状短柔毛。叶通常对生,偶为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5.5厘米,宽5~20厘米,略为革质,全缘,先端尖,幼时两面疏生绢状细柔毛,脉上较密,老时上面渐脱落;叶柄短,密布短柔毛。花先于叶开放,淡紫色,通常出于枝顶叶腋,3~7朵簇生,无花瓣;萼圆筒状而细,长约1厘米,密被绢状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厘米;雄蕊8,2轮,着生于萼筒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粒,黑色。花期2—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岸边。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花:花未开前采摘,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根: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晒干。
【功能主治】根:逐水,解毒,散结;用于水肿,瘰疬,乳痈,痔瘘,疥疮,风湿痹痛。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治水肿,膨胀,痰饮胸水,喘咳,痈疖疮癣。
【用法用量】花:煎服,1.5~3克;研末服,0.6~1克,每日1次;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根:煎服,2~4.5克;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熬膏涂或制药线系痔瘤。
(2)瑞香 Daphne odora Thunb.
【药名别名】瑞兰、雪冬花。
【药用部位】为瑞香属植物瑞香的根、叶及花。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约2米。枝细长,光滑无毛。叶互生,椭圆状长圆形,长5~8厘米,宽1.5~2厘米,全缘,先端钝或短尖,基部近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均平滑无毛。花富有香气,白色或淡红色,长约1.2厘米,成头状花序,生于枝端;苞片6~10,披针形;萼筒外部具柔毛,4裂,长约8毫米;无花冠,雄蕊8,雌蕊1,子房光滑。果实为浆果状,圆球形,红色。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常为栽培。我市城区及顺河镇、王家湾、狮子峰、康王寨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花:冬末春初采收,鲜用或晒干。根:夏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根:解毒,活血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胃脘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花:活血止痛,解毒散结;主治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风湿痛,乳房肿硬,风湿疼痛。叶: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疮疡,乳痈,痛风。
【用法用量】根:煎服,3~6克;或研末。花:煎服,3~6克。叶:煎服,3~6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
(3)金边瑞香 Daphne odora f.marginata Makino
【药名别名】瑞香、蓬莱花。
【药用部位】为瑞香属植物金边瑞香的根或根皮、叶和花。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约2米。枝细长,淡褐色,光滑无毛。叶互生,椭圆状长圆形,长5~8厘米,宽1.5~2厘米,全缘,先端钝或短尖,基部近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均平滑无毛,叶片边缘淡黄色,中间绿色。花富有香气,白色或淡红色,无毛,长约1.2厘米,成头状花序,生于枝端;苞片6~10,披针形,宿存;萼筒外部具柔毛,4裂,长约8毫米;无花冠,雄蕊8,雌蕊1,子房光滑。果实为浆果状,圆球形,红色。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公园、单位及居民庭院有栽培。
【采收加工】参考瑞香。
【功能主治】参考瑞香。
【用法用量】参考瑞香。
【附注】本品为瑞香的栽培变型。
(4)毛瑞香 Daphne kiusiana var.atrocaulis(Rehd.)F.Maekawa
【药名别名】铁牛皮、金腰带、雪冬花。
【药用部位】为瑞香属植物毛瑞香的根及茎皮。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0.5~1米。枝深紫色或紫褐色,无毛,皮部很韧,不易拉断。叶互生,常在枝端簇生;叶片厚纸质,椭圆状倒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3.5厘米,全缘。花白色,芳香;5~13朵组成顶生头状花序,无总花梗,基部具数枚早落苞片;花被筒状,长约10毫米,外被灰黄色绢状毛,裂片4,卵形,长约5毫米;雄蕊8,2轮;花盘环状,边缘波状,外被淡黄色短柔毛;子房长椭圆状,无毛。核果卵状椭圆形,熟时红色。花期3—4月,果期4—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1400米的山坡岩石缝隙间。我市夫子河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用于风湿痹痛,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牙痛,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研末,0.6~0.9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附注】孕妇禁服。
(5)雪花构 Daphne papyracea Wall.ex Steud.
【药名别名】软皮树、白瑞香、野梦花。
【药用部位】为瑞香属植物雪花构的根、茎皮或全株。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1~1.5米,稀达4米;枝灰色至灰褐色,稀淡紫褐色,无毛。叶互生,纸质,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稀长矩圆状倒披针形,长9~14厘米,宽1.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花白色,有芳香,数朵簇生于枝顶,近于头状,苞片外侧有绢状毛;总花梗短,密被短柔毛;花被筒状,长16毫米,被淡黄色短柔毛,裂片4,卵形或短矩形,长5毫米;雄蕊8,2轮,分别着生于花被筒上部及中部;花盘环状,边缘波状;子房矩圆形,长3~4毫米,无毛。果卵状球形。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我市熊家铺有少量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挖取全株,分别剥取根皮和茎皮,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调经。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痛经,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注】根:治劳伤,瘰疬。茎皮:治头痛,风湿性关节痛,四肢麻木,胃病,肝区痛。全株: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劳伤,腰痛。
(6)结香 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
【药名别名】新蒙花、野蒙花。
【药用部位】为结香属植物结香的根和花蕾。
【植物形态】灌木,高0.7~1.5米,小枝粗壮,褐色,常作三叉分枝,幼枝常被短柔毛,韧皮极坚韧,叶痕大,直径约5毫米。叶在花前凋落,长圆形、披针形至倒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渐狭,长8~20厘米,宽2.5~5.5厘米,两面均被银灰色绢状毛,下面较多,侧脉纤细,弧形,每边10~13条,被柔毛。头状花序顶生或侧生,具花30~50朵成绒球状,外围以10枚左右被长毛而早落的总苞;花序梗长1~2厘米,被灰白色长硬毛;花芳香,无梗,花萼长1.3~2厘米,宽4~5毫米,外面密被白色丝状毛,内面无毛,黄色,顶端4裂,裂片卵形,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果椭圆形,绿色,长约8毫米,直径约3.5毫米,顶端被毛。花期冬末春初,果期春夏间。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林下、灌丛中。我市多见于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根,春季采花,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根: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花:祛风明目,用于目赤疼痛,夜盲症。
【用法用量】根:煎服,9~15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花:煎服,6~9克。
(7)荛花 Wikstroemia canescens(Wall.)Meisn.
【药名别名】土冬花。
【药用部位】为荛花属植物荛花的花蕾。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30~90厘米。枝细长,小枝有灰色或淡黄色柔毛,叶互生或对生;叶柄长约3毫米,被柔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5~7.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绿色,密生柔毛,叶脉隆起。花黄色,成顶生或腋生穗状花序,或再合成圆锥花序,被柔毛;花被管长6~8毫米,先端4裂,裂片钝尖;花盘鳞片状线形;雄蕊8,2轮,花丝短,子房上位,花柱短,柱头球形。核果窄卵圆形,黑色,有丝状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石壁缝隙或山坡沟边较阴湿处。我市城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春季采花,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坚破积。主治痰饮,咳逆上气,水肿,喉中肿满,癥瘕痃癖。
【用法用量】煎服:2.5~4.5克;或入丸剂。
【附注】荛花根: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收敛。主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腮腺炎,乳腺炎,淋巴腺炎。用法用量:煎服,3~9克。孕妇忌服。
(8)垂穗荛花 Wikstroemia nutans Champ.ex Benth.
【药名别名】细轴荛花、野棉花。
【药用部位】为荛花属植物垂穗荛花的花、根或茎皮。
【植物形态】小灌木,高1~2米。茎皮粗糙,小枝细瘦,披散,红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2毫米;叶片膜质至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6.5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白粉;叶脉在下面隆起。花黄绿色,4~8朵组成顶生近头状的总状花序,总花梗极细,下垂,无毛;花被筒状,无毛,裂片4;雄蕊8,2轮;花盘深裂成4枚方形鳞片;子房倒卵形,无毛。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花期为春季至夏季,果期为夏季至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1600米的阔叶林中。我市三河口镇、狮子峰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花:开放时采收,阴干。根、茎皮: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主治瘰疬初起,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9)多毛荛花 Wikstroemia pilosa Cheng
【药名别名】浙雁皮、地棉皮。
【药用部位】为荛花属植物多毛荛花的茎皮。
【植物形态】灌木,高达1米;当年生枝纤细,圆柱形,被长柔毛,越年生枝黄色,变为无毛。叶膜质,对生、近对生或互生,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1.5~3.8厘米,宽0.7~1.8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截形,边缘稍反卷,上面暗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被长柔毛,侧脉每边3~5,凸出,边缘微反卷。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密被疏柔毛,长等于叶或稍露出于叶外,具短花序梗;花黄色,具短梗;花萼筒纺锤形,具10脉,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无毛,约长10毫米,裂片5,长圆形,先端圆,长1~1.2毫米;雄蕊10,2列,上列近喉部着生,下列固着于花萼筒中部以上,花药长圆形,约长1毫米;子房纺锤形,被长柔毛,长约6毫米,柱头头状;花盘鳞片1枚,线形,长约1毫米。果红色。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麓比较潮湿的灌丛中。我市龟山分布较多。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剥取茎皮,鲜用或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逐水消肿,解毒散结。主治水肿,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5~4.5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