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科 Cactaceae

128.仙人掌科 Cactaceae

(1)仙人球 Echinopsis tubiflora(Pfeiff.)Zucc.ex A.Dietr.

【药名别名】长盛球。

【药用部位】为仙人球属植物仙人球的茎或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高约15厘米。茎球形、椭圆形或倒卵形,绿色,肉质,有纵棱12~14条,棱上有丛生的针刺,通常每丛6~10枚,少数达15枚,长2~4厘米,硬直,黄色或黄褐色,长短不一,辐射状,刺丛内着生密集的白茸毛。花大型,侧生,着生于刺丛中,粉红色,夜间开放,长喇叭状,长15~20厘米,花筒外被鳞片,鳞片腋部具长绵毛。浆果球形或卵形,无刺。种子细小,多数。花期5—6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去皮刺,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衄血,吐血,胃溃疡,痈肿,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涂搽。

(2)仙人掌 Opuntia dillenii(Ker Gawl.)Haw.

【药名别名】玉芙蓉、观音掌。

【药用部位】为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的根及茎。

【植物形态】灌木,高1~3米。茎下部稍木质,近圆柱形,上部肉质,扁平,绿色,具节;每节卵形至矩圆形,长15~30厘米,光亮,散生多数瘤体,每一小瘤体上密生黄褐色卷曲的柔毛,并有利刺。叶肉质,细小,披针形,先端尖细,紫红色,基部绿色,生于每个小瘤体的刺束之下,早落。花黄色,直径达7~8厘米,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扁化茎顶部边缘;雄蕊多数,数轮排列,花药2室;雌蕊1,花柱白色,圆柱形,通常中空,柱头6裂。浆果,肉质,卵圆形,长5~7厘米,紫红色,被细硬毛;种子多数。花期6—10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四季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鲜品30~60克);研末或浸酒。外用: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