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科 Alismataceae
(1)慈姑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
【药名别名】茨菰、白地栗。
【药用部位】为慈姑属植物慈姑的球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有纤匐枝,枝端膨大成球茎。叶具长柄,长20~40厘米;叶形变化极大,通常为戟形,宽大,连基部裂片长5~40厘米,宽0.4~13厘米,先端圆钝,基部裂片短,与叶片等长或较长,多少向两侧开展。花葶同圆锥花序长20~60厘米;花3~5朵为1轮,单性,下部3~4轮为雌花,具短梗,上部多轮为雄花,具细长花梗;苞片披针形;外轮花被片3,萼片状,卵形,先端钝;内轮花被片3,花瓣状,白色,基部常有紫斑;雄蕊多枚;心皮多数,密集成球形。瘦果斜倒卵形,直径4~5毫米,背腹两面有翅;种子褐色,具小突起。花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沼泽、水塘、水田及沟渠中。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茎叶黄枯,球茎充分成熟,可随时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用于产后血闷,胎衣不下,带下,崩漏,衄血,呕血,咳嗽痰血,淋浊,疮肿,目赤肿痛,角膜白斑,瘰疬,睾丸炎,骨膜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或绞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磨汁沉淀后点眼。
(2)野慈姑 Sagittaria trifolia L.
【药名别名】狭叶慈姑、水芋。
【药用部位】为慈姑属植物野慈姑的球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为1∶(1.2~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具横脉,或不明显。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厘米,或更高,通常粗壮。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厘米,有时更长,具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长3~5毫米,宽2.5~3.5毫米;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长6~10毫米,宽5~7毫米,基部收缩,雌花通常1~3轮,花梗短粗,心皮多数,两侧压扁,花柱自腹侧斜上;雄花多轮,花梗斜举,长0.5~1.5厘米,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长1~1.5(2)毫米,花丝长短不一,0.5~3毫米,通常外轮短,向里渐长。瘦果两侧压扁,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果喙短,自腹侧斜上。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喜光,喜在水肥充足的沟渠及浅水中生长。我市分布于黄土岗镇成家山村。
【采收加工】同慈姑。
【功能主治】解毒疗疮,清热利胆。治黄疸,瘰疬,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25~50克。外用: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