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1)复羽叶栾树 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
【药名别名】栾树、花楸树、泡花树。
【药用部位】为栾树属植物复羽叶栾树的根、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暗灰色,小枝灰色,有短柔毛并有皮孔密生。二回羽状复叶,对生,厚纸质,总叶轴圆筒形,密生绢状灰色短柔毛;小叶9~15,长椭圆状卵形,长4.5~7厘米,宽1.8~2.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下面主脉上有灰色茸毛;小叶柄短,长2~3毫米。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厘米;花黄色。蒴果卵形,长约4厘米,宽3厘米,先端圆形,有凸尖,3瓣裂。种子近球形,黑色,直径5~6毫米。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00~450米灌木林中、房屋附近。我市106国道边及城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止咳,杀虫。
【用法用量】①治风热咳嗽:复羽叶栾树根或花15克,煨水服,一日3次。②驱蛔虫:复羽叶栾树根皮9克,煨水服,一日2次。
(2)栾树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药名别名】栾华、山茶叶。
【药用部位】为栾树属植物栾树的花。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暗黑色,被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时呈二回或不完全的二回羽状复叶;小叶7~15,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7.5厘米,宽2.5~3.5厘米,基部钝形或截头形,先端短尖或短渐尖,边缘锯齿状或分裂,有时羽状深裂达基部面呈二回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大,长25~40厘米;花淡黄色,中心紫色;萼片5,有小毛;花瓣4,被疏长毛;雄蕊8,花丝被疏长毛;雌蕊1,花盘有波状齿。蒴果长椭圆状卵形,边缘有膜质薄翅3片。种子圆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杂木林或灌木林中。我市分布于顺河、张家畈、夫子河、木子店等地。
【采收加工】6—7月采花,阴干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主治目赤肿痛,多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
(3)全缘叶栾树 Koelreuteria bipinnata var.integrifoliola(Merr.)T.Chen
【药名别名】巴拉子、黄山栾树。
【药用部位】为栾树属植物全缘叶栾树的根及花。
【植物形态】乔木,高可达20余米;皮孔圆形至椭圆形,枝具小疣点。叶平展,二回羽状复叶,长45~70厘米;小叶9~17片,互生,很少对生,纸质或近革质,斜卵形,长3.5~7厘米,宽2~3.5厘米,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略偏斜,小叶通常全缘,有时一侧近顶部边缘有锯齿,两面无毛或上面中脉上被微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有时杂以皱曲的毛;小叶柄长约3毫米。圆锥花序大型,长35~70厘米,分枝广展,与花梗同被短柔毛;萼5裂达中部,裂片阔卵状三角形或长圆形,边缘呈啮蚀状;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瓣片长6~9毫米,宽1.5~3毫米,顶端钝或短尖,瓣爪长1.5~3毫米,被长柔毛,鳞片深2裂;雄蕊8枚,长4~7毫米,花丝被白色、开展的长柔毛,下半部毛较多,花药有短疏毛;子房三棱状长圆形,被柔毛。蒴果椭圆形或近球形,具3棱,淡紫红色,老熟时褐色,长4~7厘米,宽3.5~5厘米,顶端钝或圆;有小凸尖,果瓣椭圆形至近圆形,外面具网状脉纹,内面有光泽;种子近球形,直径5~6毫米。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900米的丘陵、村旁、林缘。我市城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花: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根: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活血,驱蛔;亦治风热咳嗽,花能清肝明目,清热止咳。
【用法用量】不详。可参考复羽叶栾树相关内容。
(4)无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药名别名】洗手果、肉肥皂、木患子。
【药用部位】为无患子属植物无患子的根和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大乔木。嫩枝绿色,无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25~45厘米或更长,叶轴上面两侧有直槽;小叶5~8对,通常近对生,小叶柄长约0.5厘米;叶片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稍呈镰形,长7~15厘米或更长,宽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腹面有光泽,两面无毛或背面被微柔毛。花序顶生,圆锥形;花小,辐射对称;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大的长约0.2厘米,外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瓣5,披针形,有长爪,长约0.25厘米,外面基部被长柔毛或近无毛,鳞片2个,小耳状;花盘碟状,无毛;雄蕊8,伸出,花丝中部以下密被长柔毛;子房无毛。核果肉质,果的发育分果爿近球形,直径2~2.5厘米,橙黄色,干时变黑。种子球形,黑色,坚硬。花期春季,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路旁及村落周围。我市分布于黄土岗镇小漆园村。
【采收加工】根:全年可采,除去杂质,切片,晒干。果实:秋季采集,晒干。
【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化痰散瘀;用于感冒高热,咳嗽,哮喘,带下,毒蛇咬伤。果实:清热除痰,利咽止泻;用于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百日咳,急性胃肠炎。
【用法用量】煎服:果实,1~3个,水煎冲蜂蜜服;根,15~30克。无患子的叶亦供药用,可解毒,镇咳;主治毒蛇咬伤,百日咳。煎服6~15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5)倒地铃 Cardiosperm um halicacabum L.
【药名别名】假苦瓜。
【药用部位】为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的全草。
【植物形态】草质攀援藤本,长1~5米;茎、枝绿色,有5或6棱和同数的直槽,棱上被皱曲柔毛。二回三出复叶,轮廓为三角形;叶柄长3~4厘米;小叶近无柄,薄纸质,顶生的斜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侧生的稍小,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疏锯齿或羽状分裂,腹面近无毛或有稀疏微柔毛,背面中脉和侧脉上被疏柔毛。圆锥花序少花,与叶近等长或稍长,总花梗直,长4~8厘米,卷须螺旋状;萼片4,被缘毛,外面2片圆卵形,长8~10毫米,内面2片长椭圆形,比外面2片约长1倍;花瓣乳白色,倒卵形;雄蕊(雄花)与花瓣近等长或稍长,花丝被疏而长的柔毛;子房(雌花)倒卵形或有时近球形,被短柔毛。蒴果梨形、陀螺状倒三角形或有时近长球形,高1.5~3厘米,宽2~4厘米,褐色,被短柔毛;种子黑色,有光泽,直径约5毫米,种脐心形,鲜时绿色,干时白色。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季至初冬。
【生境分布】生于田野、灌丛、路边和林缘。我市分布于五脑山地区。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凉血,解毒。治黄疸,淋证,疔疮,水泡疮,疥癞,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烂外敷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