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科 Scolopendridae

13.蜈蚣科 Scolopendridae

少棘巨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

【药名别名】蜈蚣、金头蜈蚣。

【药用部位】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全体。

【动物形态】体形扁平而长,全体由22个同型环节构成,长6~16厘米,宽5~11毫米,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前端较窄而突出,长约为第一背板的2倍。头板和第一背板为金黄色,生触角1对,17节,基部6节少毛。单眼4对;头部之腹面有颚肢1对,上有毒钩;颚肢底节内侧有1距形突起,上具4枚小齿,颚肢齿板前端亦具小齿5枚。身体自第2背板起为墨绿色,末板黄褐色。背板第2~19节各有2条不显著的纵沟,第2、4、6、9、11、13、15、17、19各节之背板较短;腹板为淡黄色,步肢21对,足端黑色,尖端爪状;末对附肢基侧板端有2尖棘,同肢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棘,内侧1棘,背面内侧1~3棘。

【生境分布】野生种栖息于丘陵地带和多砂土的低山区,喜欢在温暖的地方。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捕后,先用沸水烫死,取长宽和蜈蚣相等、两端削尖的薄竹片,一端插入蜈蚣的头部下颚,另一端插入尾部,借竹片的弹力,使蜈蚣伸直展平。晒干或烘干。

【功能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附注】①本品有毒,使用宜慎。②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