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科 Crassulaceae
(1)落地生根 Bryophyllum pinnatum(L.f.)Oken
【药名别名】倒吊莲、土三七。
【药用部位】为落地生根属植物落地生根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50厘米;茎有分枝。羽状复叶,长10~30厘米,小叶长圆形至椭圆形,长6~8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边缘有圆齿,圆齿底部容易生芽,芽长大后落地即成一新植物;小叶柄长2~4厘米。圆锥花序顶生,长10~40厘米;花下垂,花萼圆柱形,长2~4厘米;花冠高脚碟形,长达5厘米,基部稍膨大,向上呈管状,裂片4,卵状披针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雄蕊8,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长;鳞片近长方形;心皮4。蓇葖包在花萼及花冠内;种子小,有条纹。花期1—3月。
【生境分布】为新引进的花卉,五脑山下城区花圃及居民庭院有栽培。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多鲜用。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吐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乳痈,乳岩,丹毒,溃疡,烫伤,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全草30~60克,根3~6克;或绞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绞汁、研粉撒敷,或捣汁含漱。
(2)八宝 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Miq.)H.Ohba
【药名别名】景天、岩三七、胡豆七。
【药用部位】为八宝属植物八宝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高30~70厘米。块根胡萝卜状。茎直立,不分枝,茎节紫色,全株带白粉。叶对生,稀为互生或3叶轮生;近无柄;叶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锯齿。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密集,花梗长约1厘米;萼片5,披针形或卵形,长1.5毫米;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宽披针形,长5~6毫米;雄蕊10,2轮,与花瓣等长或稍短,花药紫色;鳞片5,长圆状楔形,长1毫米,先端微缺;心皮5,分离,针形,淡红色。蓇葖果,直立,带红色或蔷薇红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石缝中或沟边湿地。我市龟山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用于丹毒,疔疮痈疖,火眼目翳,烦热惊狂,风疹,漆疮,烧烫伤,蛇虫咬伤,吐血,咯血,月经量多,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50~10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取汁涂敷、滴眼;或研粉调搽;或煎水外洗。
(3)瓦松 Orostachys fimbriata(Turcz.)A.Berger
【药名别名】瓦花。
【药用部位】为瓦松属植物瓦松的全草。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一年生莲座丛的叶短;莲座叶线形,先端增大,为白色软骨质,半圆形,有齿;二年生花茎一般高10~20厘米,小的只长5厘米,高的有时达40厘米;叶互生,疏生,有刺,线形至披针形,长可达3厘米,宽2~5毫米。花序总状,紧密,或下部分枝,可呈宽20厘米的金字塔形;苞片线状渐尖;花梗长达1厘米,萼片5,长圆形,长1~3毫米;花瓣5,红色,披针状椭圆形,长5~6毫米,宽1.2~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1毫米合生;雄蕊10,与花瓣同长或稍短,花药紫色;鳞片5,近四方形,长0.3~0.4毫米,先端稍凹。蓇葖5,长圆形,长5毫米,喙细,长1毫米;种子多数,卵形,细小。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老屋的屋顶、岩石上,也有栽培。本标本采自龟山风景区的岩石上。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全草,除去杂质,洗净,反复几次至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捣汁或入丸剂。外用:捣烂外敷、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附注】本品有一定的毒性,需慎用。
(4)费菜 Phedimus aizoon(L.)'t Hart
【药名别名】景天三七、土三七。
【药用部位】为费菜属植物费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粗茎高20~50厘米,有1~3条茎,直立,无毛,不分枝。叶互生,狭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卵状倒披针形,长3.5~8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叶坚实,近革质。聚伞花序有多花,水平分枝,平展,下托以苞叶。萼片5,线形,肉质,不等长,长3~5毫米,先端钝;花瓣5,黄色,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0毫米,有短尖;雄蕊10,较花瓣短;鳞片5,近正方形,长0.3毫米,心皮5,卵状长圆形,基部合生,腹面突出,花柱长钻形。蓇葖星芒状排列,长7毫米;种子椭圆形,长约1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2100米的山坡向阳岩石或土上。我市山区乡镇有分布,城区也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宁心,利湿,消肿,解毒。主治跌打损伤,咯血,便血,心悸,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15~30克,或鲜品30~60克绞汁。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撒敷。
(5)珠芽景天 Sedum bulbiferum Makino
【药名别名】狗牙菜、水三七、珠芽佛甲草。
【药用部位】为景天属植物珠芽景天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高7~22厘米,茎下部常横卧。叶腋常有圆球形、肉质、小型珠芽着生。基部叶常对生,上部的互生,下部叶卵状匙形,上部叶匙状倒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花序聚伞状,分枝3,常再二歧分枝;萼片5,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4毫米,宽达1毫米,有短距,先端钝;花瓣5,黄色,披针形,长4~5毫米,宽1.25毫米,先端有短尖;雄蕊10,长3毫米;心皮5,略叉开,基部1毫米合生,全长4毫米,连花柱在内长1毫米。花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山坡谷中阴湿处。我市山区丘陵地带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痈肿,牙龈肿痛,毒蛇咬伤,血热出血,外伤出血,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24克;或浸酒。
(6)佛甲草 Sedum lineare Thunb.
【药名别名】马牙半枝莲、狗牙菜。
【药用部位】为景天属植物佛甲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10~20厘米。3叶轮生,少有4叶轮或对生的,叶线形,长20~2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尖,基部无柄,有短距。花序聚伞状,顶生,疏生花,宽4~8厘米,中央有一朵有短梗的花,另有2~3分枝,分枝常再2分枝,着生花无梗;萼片5,线状披针形,长1.5~7毫米,不等长,不具距,有时有短距,先端钝;花瓣5,黄色,披针形,长4~6毫米,先端急尖,基部稍狭;雄蕊10,较花瓣短;鳞片5,宽楔形至近四方形,长0.5毫米,宽0.5~0.6毫米。蓇葖略叉开,长4~5毫米,花柱短;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阴湿处或石缝中。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置开水中烫一下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毒,热毒痈肿,疔疮,丹毒,缠腰火丹,烫火伤,毒蛇咬伤,黄疸,湿热泻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扁平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鲜品20~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捣汁含漱、点眼。
(7)垂盆草 Sedum sarmentosum Bunge
【药名别名】酸马齿苋、狗牙半枝莲。
【药用部位】为景天属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不育枝及花茎细,匍匐而节上生根,直到花序之下,长10~25厘米。3叶轮生,叶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28毫米,宽3~7毫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狭,有距。聚伞花序,有3~5分枝,花少,宽5~6厘米;花无梗;萼片5,披针形至长圆形,长3.5~5毫米,先端钝,基部无距;花瓣5,黄色,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8毫米,先端有稍长的短尖;雄蕊10,较花瓣短;鳞片10,楔状四方形,长0.5毫米,先端稍有微缺;心皮5,长圆形,长5~6毫米,略叉开,有长花柱。种子卵形,长0.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坡湿润、半阴处的石上或疏松土上。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全草,洗净,鲜用或入开水中灭活,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黄疸,淋证,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50~10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搽;或取汁外涂;或煎水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