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科 Rhamnaceae

115.鼠李科 Rhamnaceae

(1)雀梅藤 Sageretia thea(Osbeck)Johnst.

【药名别名】刺杨梅、刺冻绿、对节刺。

【药用部位】为雀梅藤属植物雀梅藤的根及嫩枝叶。

【植物形态】藤状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对生,褐色,被短柔毛。叶纸质,近对生或互生,通常椭圆形、矩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卵形或近圆形,长1~4.5厘米,宽0.7~2.5厘米,顶端锐尖,钝或圆形,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沿脉被柔毛,侧脉每边3~4(5)条,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凸起;叶柄长2~7毫米,被短柔毛。花无梗,黄色,芳香,疏散穗状或圆锥状穗状花序;花序轴长2~5厘米,被茸毛或密柔毛。花萼被疏柔毛,萼片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花瓣匙形,顶端2浅裂,常内卷,短于萼片。核果近球形,黑色或紫黑色。花期7—11月,果期翌年3—5月。

【生境分布】野生于海拔2100米以下的丘陵、林下或灌丛中。我市的盆景苗圃有栽培。

【采收加工】根: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嫩叶:春、夏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嫩叶:治疥疮,漆疮,水肿。根:降气,化痰,祛风利湿;主治咳嗽,哮喘,胃痛,鹤膝风,水肿。

【用法用量】根:煎服,9~1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枝叶:煎服,15~30克,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2)多花勾儿茶 Berchemia floribunda(Wall.)Brongn.

【药名别名】牛鼻藤、扁担果子、黄鳝藤。

【药用部位】为勾儿茶属植物多花勾儿茶的茎叶。

【植物形态】藤状或直立灌木,幼枝黄绿色,光滑无毛。叶纸质,上部叶较小,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2~5厘米,顶端锐尖,下部叶较大,椭圆形至矩圆形,长达11厘米,宽达6.5厘米,顶端钝或圆形,稀短渐尖,基部圆形,稀心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干时栗色,无毛,或仅沿脉基部被疏短柔毛,侧脉每边9~12条,两面稍凸起;叶柄长1~2厘米,稀5.2厘米,无毛;托叶狭披针形,宿存。花多数,通常数个簇生,排成顶生宽聚伞圆锥花序,或下部兼腋生聚伞总状花序,花序长可达15厘米,侧枝长在5厘米以下,花序轴无毛或被疏微毛;花芽卵球形,花梗长1~2毫米;萼三角形,顶端尖;花瓣倒卵形,雄蕊与花瓣等长。核果圆柱状椭圆形,长7~10毫米,直径4~5毫米,有时顶端稍宽,基部有盘状的宿存花盘;果梗长2~3毫米,无毛。花期7—10月,果期翌年4—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山坡、林缘、林下阴湿处。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茎叶:夏、秋季采收。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痛经,产后腹痛;外用治骨折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外用:煎水洗。

【附注】根,健脾利湿,通经活络。治脾胃衰弱,食少,胃痛,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风毒流注,关节风湿痛。煎服,15~30克(鲜品加倍)。

(3)勾儿茶 Berchemia sinica Schneid.

【药名别名】铁光棍、鸭公藤、铁包金、黄鳝藤。

【药用部位】为勾儿茶属植物勾儿茶的根、根皮和叶。

【植物形态】藤状或攀援灌木,高达5米:幼枝无毛,老枝黄褐色,平滑无毛。叶纸质至厚纸质,互生或在短枝顶端簇生,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6厘米,宽1.6~3.5厘米,顶端圆形或钝形,常有小尖头,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仅脉腋被疏微毛,侧脉每边8~10条;叶柄纤细,长1.2~2.6厘米,带红色,无毛。花芽卵球形,顶端短锐尖或钝;花黄色或淡绿色,单生或数个簇生,无或有短总花梗,在侧枝顶端排成具短分枝的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无毛,长达10厘米,分枝长达5厘米,有时为腋生的短总状花序;花梗长2毫米。核果圆柱形,长5~9毫米,直径2.5~3毫米,基部稍宽,有皿状的宿存花盘,成熟时紫红色或黑色;果梗长3毫米。花期6—8月,果期翌年5—6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沟沟谷灌丛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通络,止咳化痰,健脾益气。治风湿关节痛,腰痛,痛经,肺结核,瘰疬,小儿疳积,肝炎,胆道蛔虫病,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30~60克。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4)枳椇 Hovenia acerba Lindl.

【药名别名】拐枣、枳棋子。

【药用部位】为枳棋属植物枳棋的根和种子。

【植物形态】高大乔木,高10~25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被棕褐色短柔毛或无毛,有明显的白色皮孔。叶互生,厚纸质至纸质,宽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心形,长8~17厘米,宽6~12厘米,顶端长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稀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常具整齐浅而钝的细锯齿,上部无毛,下面沿脉或脉腋常被短柔毛或无毛;叶柄长2~5厘米,无毛。二歧式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被棕色短柔毛;花两性,直径5~6.5毫米;萼片具网状脉,无毛,长1.9~2.2毫米,宽1.3~2毫米;花瓣椭圆状匙形,长2~2.2毫米,宽1.6~2毫米,具短爪;花盘被柔毛;花柱半裂,稀浅裂或深裂,长1.7~2.1毫米,无毛。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5~6.5毫米,无毛,种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径3.2~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常栽培于山坡、宅旁、岸边。本品标本采自我市三河口镇坳峰河村。

【采收加工】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连果柄一并摘下,晒干;或碾碎果壳,筛出种子,晒干。根:秋后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果实或种子: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治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根:祛风活络,止血,解酒;治风湿筋骨痛,劳伤咳嗽,咯血,小儿惊风,醉酒。

【用法用量】根:煎服,9~15克(鲜品120~240克);或炖肉服。种子:煎服,9~15克;浸酒或入丸剂。

(5)毛果枳棋 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

【药名别名】枳棋子、拐枣。

【药用部位】为枳棋属植物毛果枳棋的根和种子。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8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无毛,有明显的皮孔。叶纸质,长圆状卵形或宽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截形、近圆形或心形,叶下面密被黄褐色或黄灰色不脱落的茸毛。二歧式聚伞花序顶生或兼腋生,花黄绿色;花萼密被锈色柔毛,萼片具明显的网脉;花瓣卵圆状匙形,花盘密被锈色长柔毛,花柱自基部3深裂。浆果状核果球形,果序轴膨大,被锈色或棕色茸毛。种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圆形,腹面中部有核,背面有时具乳头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1300米的山地林中。我市康王寨有分布。

【采收加工】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连果柄一并摘下,晒干;或碾碎果壳,筛出种子,晒干。根:秋后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果实或种子: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用于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根:祛风活络,止血,解酒;治风湿筋骨痛,劳伤咳嗽,咯血,小儿惊风,醉酒。

【用法用量】根:煎服,9~15克(鲜品120~240克);或炖肉服。种子:煎服,9~15克;浸酒或入丸剂。

(6)铜钱树 Paliurus hemsleyanus Rehd.

【药名别名】鸟不踏、摇钱树。

【药用部位】为马甲子属植物铜钱树的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暗灰色,幼枝无毛,无刺或有刺。叶互生,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10厘米,宽2.5~7厘米,先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稍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圆齿,基生三出脉,两面无毛;叶柄长达1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5,雄蕊5。核果周围有木栓质宽翅,近圆形,直径2.5厘米或更大,无毛,紫褐色。果梗长1.2~1.5厘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地林中。我市龟山风景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催奶。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量不详。

【附注】本品药用资料可参照马甲子相关内容。

(7)马甲子 Paliurus ramosissimus(Lour.)Poir.

【药名别名】铁篱笆、马甲刺。

【药用部位】为马甲子属植物马甲子的根或全株。

【植物形态】灌木,高达6米;小枝褐色或深褐色,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叶互生,纸质,宽卵形、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3~5.5(7)厘米,宽2.2~5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宽楔形、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边缘具钝细锯齿或细锯齿,稀上部近全缘,上面沿脉被棕褐色短柔毛,幼叶下面密生棕褐色细柔毛,后渐脱落仅沿脉被短柔毛或无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5~9毫米,被毛,基部有2个紫红色斜向直立的针刺。腋生聚伞花序,被黄色茸毛;萼片宽卵形,长2毫米,宽1.6~1.8毫米;花瓣匙形,短于萼片,长1.5~1.6毫米,宽1毫米;雄蕊与花瓣等长;花盘圆形,边缘5或10齿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3深裂。核果杯状,被黄褐色或棕褐色茸毛,周围具木栓质3浅裂的窄翅,直径1~1.7厘米,长7~8毫米;果梗被棕褐色茸毛;种子紫红色,扁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缘、菜园边或宅旁。我市白果、铁门等乡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散瘀,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鲜者30~60克);或浸酒。外用:浸酒涂擦。

【附注】马甲子的叶有清热拔毒的作用。外敷治疗眼热痛,痈疽溃脓。

(8)猫乳 Rhamnella franguloides(Maxim.)Weberb.

【药名别名】糯米牙、长叶绿柴。

【药用部位】为猫乳属植物猫乳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态】灌木,高达6米;小枝褐色或深褐色,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叶互生,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3~5.5(7)厘米,宽2.2~5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宽楔形、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边缘具钝细锯齿或细锯齿,稀上部近全缘,上面沿脉被棕褐色短柔毛,幼叶下面密生棕褐色细柔毛,后渐脱落仅沿脉被短柔毛或无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5~9毫米,被毛,基部有2个紫红色斜向直立的针刺,长0.4~1.7厘米。腋生聚伞花序,被黄色茸毛;萼片宽卵形,长2毫米,宽1.6~1.8毫米;花瓣匙形,短于萼片,长1.5~1.6毫米,宽1毫米;雄蕊与花瓣等长或略长于花瓣;花盘圆形,边缘5或10齿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3深裂。核果杯状,被黄褐色或棕褐色茸毛,周围具木栓质3浅裂的窄翅,直径1~1.7厘米,长7~8毫米;果梗被棕褐色茸毛;种子紫红色或红褐色,扁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疗疮。用于体质虚弱,劳伤乏力,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

(9)长叶冻绿 Rhamnus crenata Sieb.et Zucc.

【药名别名】黎辣根、冻绿。

【药用部位】为鼠李属植物长叶冻绿的根皮或全株。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米。顶芽裸露,幼枝带红色,被毛,后脱落,小枝疏被柔毛。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稀倒披针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4厘米,先端渐尖,尾尖或骤短尖,基部楔形或钝,具圆齿状齿或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或沿脉稍被柔毛,侧脉7~12对;叶柄长0.4~1(1.2)厘米,密被柔毛。花两性,5基数;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0.4~1(1.5)厘米,被柔毛。花梗长2~4毫米,被短柔毛;萼片三角形与萼筒等长,有疏微毛;花瓣近圆形,顶端2裂;雄蕊与花瓣等长而短于萼片;子房球形,花柱不裂。核果球形或倒卵状球形,绿色或红色,熟时黑色或紫黑色,长5~6毫米,直径6~7毫米,果柄长3~6毫米,或有疏短毛,具3分核,各有1种子,种子背面无沟。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常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林下或灌丛中。我市福田河镇、张家畈镇、木子店镇、狮子峰林场、王家湾、五脑山林场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后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或剥皮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利湿。主治疥疮,顽癣,疮疖,湿疹,荨麻疹,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克或浸酒饮。外用:煎水洗。

【附注】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10)圆叶鼠李 Rhamnus globosa Bunge

【药名别名】冻绿刺、山绿柴、冻绿。

【药用部位】为鼠李属植物圆叶鼠李的茎、叶、根皮。

【植物形态】灌木,稀小乔木。小枝对生或近对生,顶端具刺。小枝被柔毛。叶纸质或薄纸质,对生或近对生,稀兼互生,倒卵状圆形、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6厘米,宽1.2~4厘米,先端凸尖或短渐尖,稀圆钝,具圆齿,上面初被密柔毛,后脱落,下面沿脉被柔毛,侧脉3~4对;叶柄长0.6~1厘米,密被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宿存,有微毛。花单性异株,4基数;常数朵至20朵簇生于短枝或长枝下部叶腋,有花瓣;花萼和花梗均有疏柔毛,花柱2~3裂;花梗长4~8毫米。核果球形或倒卵状球形,长4~6毫米,萼筒宿存,熟时黑色;果梗长5~8毫米,有疏柔毛。种子背面或背侧有长为种子3/5的纵沟。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下灌丛中。我市顺河镇、张家畈镇、夫子河镇、乘马岗镇、康王寨、木子店镇、王家湾等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杀虫消食,下气祛痰。主治绦虫病,食积,瘰疬,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

(11)薄叶鼠李 Rhamnus leptophylla Schneid.

【药名别名】绛梨木、梨刺、细叶鼠李。

【药用部位】为鼠李属植物薄叶鼠李的根。

【植物形态】灌木或稀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对生或近对生,褐色或黄褐色,稀紫红色,平滑无毛,有光泽。叶纸质,对生或近对生,或在短枝上簇生,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稀椭圆形或矩圆形,长3~8厘米,宽2~5厘米,顶端短凸尖或锐尖,稀近圆形,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齿或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或沿中脉被疏毛,下面浅绿色,仅脉腋有簇毛,侧脉每边3~5条,具不明显的网脉,上面下陷,下面凸起;叶柄长0.8~2厘米,上面有小沟,无毛或被疏短毛;托叶线形,早落。花单性异株,4基数,有花瓣;花梗长4~5毫米,无毛;雄花10~20朵簇生于短枝;雌花数朵至10余朵簇生于短枝端或长枝下部叶腋,退化雌蕊极小,花柱2裂。核果球形,直径4~6毫米,萼筒宿存,有2~3个分核,熟时黑色;果柄长6~7毫米。种子宽倒卵圆形,背面具长为种子2/3~3/4的纵沟。花期3—5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300~2600米的山坡、山谷灌丛中或林缘。我市顺河镇、张家畈镇、夫子河镇、乘马岗镇、狮子峰林场、康王寨及木子店镇等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行气化滞,行水,散瘀。主治肺热咳嗽,食积,便秘,脘腹胀痛,水肿,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

(12)皱叶鼠李 Rhamnus rugulosa Hemsl.

【药名别名】鼠李。

【药用部位】为鼠李属植物皱叶鼠李的果实。

【植物形态】灌木,小枝被柔毛,老枝无毛,互生,枝端有刺。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稀卵形或宽椭圆形,长3~10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稀近圆形,有钝齿或细浅齿,上面被柔毛,干后皱褶,下面有柔毛,侧脉5~7(8)对,上面凹下;叶柄长0.5~1.6厘米,被白色柔毛。花单性异株,4基数,有花瓣,黄绿色,被疏短柔毛,花梗长约5毫米,有疏毛;雄花数朵至20朵,雌花1~10朵簇生于小枝下部或短枝顶端,子房球形,(2)3室,花柱长而扁,3裂,稀2裂。核果倒卵状球形或球形,长6~8毫米,熟时紫黑色或黑色,萼筒宿存;果柄长0.5~1厘米,被疏毛。种子长圆状倒卵圆形,褐色,有光泽,长达7毫米,背面有与种子近等长的纵沟,纵沟上部无缝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常生于海拔500~2300米山坡、路旁或沟边灌丛中。我市木子店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果实成熟后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肿毒,疮疡。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13)冻绿 Rhamnus utilis Decne.

【药名别名】鼠李、冻绿柴、黑午茶。

【药用部位】为鼠李属植物冻绿的树皮或根皮和果实。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小枝红褐色,互生,顶端针刺状。叶互生,或束生于短枝端,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少有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侧脉5~8对,中脉在叶上面下陷,幼叶下面沿叶脉和脉腋有黄色短柔毛;叶柄长0.5~1厘米,有疏短柔毛或无毛。聚伞花序生于枝端和叶腋,花单性,黄绿色;花萼4裂;花瓣4,小;雄蕊4。核果近球形,黑色,2核;种子背面有纵沟。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灌丛中或疏林中或田边、路旁。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皮于秋、冬季挖根剥取,树皮于春、夏季采剥,鲜用或切片晒干。秋季采果,晒干。

【功能主治】鼠李皮:清热,通便;用于大便秘结。果实:清热利湿,消积通便;用于水肿腹胀,疝瘕,瘰疬,疮疡,便秘。

【用法用量】鼠李皮:内服,煎酒,3~9克;外用适量,熬膏涂敷或煎水洗。果实:6~12克,或研末,或熬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

【附注】我市还有鼠李属药用植物湖北鼠李,本书未收载。

(14)枣 Ziziphus jujuba Mill.

【药名别名】大枣、红枣。

【药用部位】为枣属植物枣的果实。其枣核、枣树皮、根和叶亦供药用。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平滑无毛,具成对的针刺,直伸或钩曲,幼枝纤弱而簇生,颇似羽状复叶,成“之”字形曲折。单叶互生,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少有卵形,长2~6厘米,先端短尖而钝,基部歪斜,边缘具细锯齿,3主脉自基部发出,侧脉明显。花小型,成短聚伞花序,丛生于叶腋,黄绿色;萼5裂,上部呈花瓣状,下部连成筒状,绿色;花瓣5,雄蕊5,与花瓣对生;子房2室,花柱突出于花盘中央,先端2裂,核果卵形至长圆形,长1.5~5厘米,熟时深红色,果肉味甜,核两端锐尖。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栽培于山坡、村落、宅旁等处。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拣净杂质,晒干。或烘至皮软,再行晒干。或先用水煮一滚,使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时即捞起,晒干。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养心安神。用于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盗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克;或捣烂作丸。外用:煎水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附注】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根: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带下。用法用量:①树皮、根:煎服,各为6~9克。②枣叶:清热解毒。治小儿发热,疮疖,热痱,烫火伤。煎服,3~1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