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科 Cucurbitaceae
(1)盒子草 Actinostemma lobatum Maxim.
【药名别名】合子草、望瓜。
【药用部位】为盒子草属植物盒子草的全草或种子。
【植物形态】攀援柔弱藤状草本。叶柄细,长2~6厘米,被短柔毛。叶形变异较大,心状戟形、心状狭卵形,不分裂或3~5裂,边缘波状,基部半圆形、长圆形、深心形,先端渐尖;长3~12厘米,宽2~8厘米。卷须细,2歧。花单性,雄花总状花序,小花序基部有长6毫米叶状3裂的总苞片,生于短缩的总梗上;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有疏小齿;花冠片披针形,黄绿色,常为1脉,疏生短柔毛;雄蕊5,花丝有毛或无毛;雌花单生;雌雄同序;雌花梗具关节,花萼和花冠同雄花;子房卵状,有疣状突起。蒴果绿色,长圆状椭圆形,长1.6~2.5厘米,直径1~2厘米,疏生暗绿色似鳞片状突起,成熟时近中部盖裂,果盖锥形。具种子2~4颗,对合,表面有不规则的雕纹,长11~13毫米,宽8~9毫米,厚3~4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水边山坡、林下较潮湿的草丛中。我市桃林河村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收集种子,晒干。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治水肿,臌胀,疳积,湿疹,疮疡,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种子的功用不详。
(2)冬瓜 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
【药名别名】东瓜。
【药用部位】为冬瓜属植物冬瓜的果皮和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密被黄褐色毛。卷须常分2~3叉,叶柄粗壮;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0~30厘米,基部弯缺深,5~7浅裂或有时中裂,边缘有小锯齿,两面生有硬毛。雌雄同株,花单生,花梗被硬毛;花萼裂片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辐状,裂片宽倒卵形,长3~6厘米;雄蕊3,分生,药室多回折曲;子房卵形或圆筒形,密生黄褐色硬毛,柱头3,2裂。果实长圆柱状或近球状,大型,有毛和白粉;种子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状。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冬瓜子:食用时收集成熟种子洗净,晒干。冬瓜皮:削下果皮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冬瓜皮: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冬瓜子:润肺,化痰,消痈,利水;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淋证,水肿,脚气,痔疮,酒皶鼻。
【用法用量】冬瓜子:煎服,3~12克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制膏涂敷患处。冬瓜皮:煎服,9~30克。
(3)假贝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Franquet
【药名别名】土贝母、藤贝母。
【药用部位】为假贝母属植物假贝母的块茎。
【植物形态】攀援性蔓生草本。块茎肉质,白色,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达3厘米。茎纤弱,有单生的卷须。叶互生,具柄;叶片心形,长、宽均4~7厘米,掌状深裂,裂片先端尖,表面及背面粗糙,微有柔毛,尤以叶缘为显著。腋生疏圆锥花序;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萼淡绿色,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裂片窄长,先端渐尖,呈细长线状;花冠与花萼相似,但裂片较宽;雄蕊5,花丝1枚分离,其余4枚基部两两成对连合;雌花子房下位,3室,柱头6枚。蒴果圆筒状,成熟后由顶端盖裂。种子4枚,斜方形,表面棕黑色,先端具膜质的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岸边或栽培。我市分布于五脑山庙旁。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洗净泥土,将联结的小瓣剥下,蒸透后晒干。
【功能主治】散结解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摊贴。
(4)甜瓜 Cucumis melo L.
【药名别名】香瓜、苦丁香。
【药用部位】为黄瓜属植物甜瓜的果实、果柄(苦丁香)和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匍匐草本,茎、枝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突起。卷须单一,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厘米,具槽沟及短刚柔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全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冠黄色,长约2厘米,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雌花单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硬毛,花柱长1~2毫米,柱头靠合。果实形状、颜色变异较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果肉白色、黄色或绿色。种子污白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夏季。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果实:7—8月采收,鲜用。果柄:食用时切下果柄,晒干。
【功能主治】果实: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暑热下痢腹痛。果柄:治涌吐痰食,除湿退黄。
【用法用量】果实:常适量生食。果柄:煎服,3~6克,或入丸、散。
【附注】果柄(苦丁香)有毒。种子:清肺,润肠,散结,消瘀;煎服,10~15克。
(5)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Duch.ex Lam.)Duch.ex Poir.
【药名别名】番瓜、荒瓜。
【药用部位】为南瓜属植物南瓜的果实、根、种子、须、藤、蒂、瓤。
【植物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常节部生根,被短刚毛。卷须分3~4叉;叶稍柔软,宽卵形或卵圆形,5浅裂或有5角,两面密被茸毛,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边缘有细齿。花雌雄同株,单生;雄花花托短,花萼裂片条形,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钟状,5中裂,裂片外展,具皱纹,雄蕊3,花药靠合,药室规则“S”形折曲;雌花花萼裂片显著叶状,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3,膨大,2裂。果柄有棱和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常有数条纵沟,形状多样因品种而不同;种子灰白色,边缘薄。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果实成熟时采收。
【功能主治】果实:解毒消肿;主治肺痈,哮证,痈肿,烫伤,毒蜂蜇伤。种子:杀虫,下乳,利水消肿;治绦虫病,蛔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蛲虫病,产后缺乳,手足水肿,百日咳,痔疮。蒂:用于痈疽肿毒,疔疮,烫伤,疮溃不敛,水肿腹水,胎动不安。其他部位功用略。
【用法用量】果实:煮食,外用适量。种子:煎服,30~60克。蒂:煎服,15~30克。
【附注】南瓜的品种很多,为良好的保健食品;现已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
(6)金瓜 Gymnopetalum chinense(Lour.)Merr.
【药名别名】看瓜、野鼠瓜。
【药用部位】为金瓜属植物金瓜的根或全草或果实。
【植物形态】草质藤本,初时有糙硬毛及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长3~5厘米;卷须纤细,不分歧或2歧,近无毛;叶片膜质,卵状心形,三角形或3~5中裂,长、宽均4~8厘米,中间裂片较大,侧面裂片小,三角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细齿,两面均粗糙,上面深绿色,有短刚毛,叶背淡绿色,被毛,尤以脉上较密,背面叶脉隆起。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或3~8朵着生于总状花序上,总花梗纤细,下部近无毛。花萼筒管状,伸长,长约2厘米,上部膨大,直径3~4毫米,裂片伸展,近条形;花冠白色,裂片长圆状卵形,长1.5~2厘米,宽1~1.2厘米,多少被长柔毛;雄蕊3,花丝粗壮,花药长约7毫米,药室“S”形折曲。雌花单生,花梗较单生的雄花短,长1~4厘米,子房长圆形,长1~1.2厘米,直径0.5厘米,外面被黄褐色长柔毛,有纵肋,两端近急尖,花柱长5~8毫米,柱头3。果实长圆状卵形,橙红色,长4~5厘米,外面光滑,具10条凸起的纵肋,两端急尖。种子长圆形。花期7—9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
【功能主治】根或全草:活血调经,舒筋通络,化痰消瘰;用于月经不调,关节酸痛,手脚萎缩,瘰疬。果实:润肺,平喘,止咳。
【用法用量】根或全草:煎服,9~15克;或研末。果实:适量,煮食。
(7)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
【药名别名】七叶胆、南方人参。
【药用部位】为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
【植物形态】草质藤本,茎柔弱,有短柔毛或无毛。卷须分二叉或稀不分叉;叶鸟足状5~7(9)小叶,叶柄长2~4厘米,有柔毛;小叶片卵状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中间者较长,长4~14厘米,有柔毛和疏短刚毛或近无毛,边缘有锯齿。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圆锥状,总花梗细,长10~20(30)厘米;花小,花梗短;苞片钻形;花萼裂片三角形,长0.5毫米;花冠裂片披针形,长2.5毫米;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卵形;子房球形,2~3室,花柱3,柱头2裂。果实球形,直径5~8毫米,熟时变黑色,有1~3粒种子;种子宽卵形,两面有小疣状突起。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及灌丛中。我市平堵山、龟山分布较多,其他山区丘陵、乡镇有少量散在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止咳祛痰。其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现多用作滋补强壮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研末3~6克或泡茶饮。外用:适量,捣烂涂擦。
【附注】人工栽培每年可收3~4次,我市目前均为野生;但其品种因未做全面调查,对具苦味的和是否有其他品种的分布,有待进一步核实。
(8)葫芦 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
【药名别名】陈葫芦瓢、壶芦、抽葫芦。
【药用部位】为葫芦属植物葫芦的果壳和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卷须2裂。叶片心状卵形至肾状卵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近相等,稍有角裂或3浅裂,顶端尖锐,边缘有腺点,基部心形;叶柄长5~30厘米,顶端有2腺点。花1~2朵生于叶腋,雄花的花梗较叶柄长,雌花的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短;花萼长2~3厘米,落齿锥形;花冠白色,裂片广卵形或倒卵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边缘皱曲,有5脉;子房椭圆形,有茸毛。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色或黄色,长数十厘米,下部大于上部;种子白色,倒卵状椭圆形,顶端平截或有2角。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立冬前后摘下果实,取出种子,分别晒干。
【功能主治】果壳:利尿,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腹水,颈淋巴结结核。种子:治牙病,牙龈肿胀、外露,牙齿松动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果壳,15~30克;种子,6~9克。外用:煮汁涂,煎水含漱或研末点涂。
【附注】葫芦品种的变种很多,种子用途的研究已有新进展,在此不做详述。
(9)丝瓜 Luffa cylindrica(L.)Roem.
【药名别名】吊瓜。
【药用部位】为丝瓜属植物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丝瓜络)。
【植物形态】一年生攀援藤本,茎、枝粗糙,有棱沟,被微柔毛。卷须稍粗壮,被短柔毛,通常2~4歧。叶柄粗糙,长10~12厘米,具不明显的沟,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10~20厘米,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于总状花序上部,裂片卵状披针形或近三角形;花冠黄色,辐状,开展时直径5~9厘米,裂片长圆形。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厘米,未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呈网状纤维,由顶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缘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都有栽培。
【采收加工】成熟果实剥去外皮晒干。
【功能主治】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克;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附注】丝瓜的嫩果实、种子、藤、根、叶和花亦供药用。
(10)广东丝瓜 Luffa acutangula(L.)Roxb.
【药名别名】粤丝瓜、丝瓜。
【药用部位】为丝瓜属植物广东丝瓜的维管束(丝瓜络)。
【植物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细长,柔弱,有棱角,粗糙或棱上有粗毛,卷须稍被2~4分叉的毛。叶互生,叶柄多角形,具柔毛;叶片轮廓三角形或近圆形;掌状3~7裂,裂片三角形,基部心形,顶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细齿,主脉3~5,幼时有细毛,老时粗糙而无毛。花单生,雌雄同株;雄花聚成总状花序,先开放;雌花单生;花萼绿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外面被细柔毛;花冠黄色、淡黄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阔倒卵形,边缘波状;雄花雄蕊5枚,花药2室,多回折曲状,花丝分离;雌花子房下位,长圆柱状,柱头3,膨大。瓠果长圆柱状,常下垂,幼时肉质,绿而带粉白色,有纵向浅花沟或条纹,成熟后黄绿色,内有坚韧的网状丝络。种子长卵形,扁压,黑色,边缘有狭翅。花期5—7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及黄土岗镇有栽培。
【采收加工】同丝瓜。
【功能主治】同丝瓜。
【用法用量】同丝瓜。
【附注】同丝瓜。
(11)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
【药名别名】凉瓜、癞瓜。
【药用部位】为苦瓜属植物苦瓜的果实、种子、根和叶。
【植物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被柔毛。卷须不分叉,叶柄被柔毛或近无毛;叶片轮廓肾形或近圆形,5~7深裂,长、宽均3~12厘米,裂片具齿或再分裂,两面微被毛,尤其脉上毛较密。雌雄同株,花单生;花梗长5~15厘米,中部生一苞片;苞片肾形或圆形,全缘,长、宽均5~15毫米;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黄色,裂片倒卵形,长1.5~2厘米;雄蕊3,离生,药室“S”形折曲;柱头3,膨大,2裂。果实纺锤状,有瘤状突起,长10~20厘米,成熟后由顶端3瓣裂;种子矩圆形,两端各具3齿,两面有雕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洗净,或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叶:清热解毒;主治疮痈肿毒,梅毒,痢疾。苦瓜: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用于暑热烦渴,消渴,赤眼疼痛,痢疾,疮痈肿毒。根:清湿热,解毒;主治湿热泻痢,便血,疔疮肿毒,风火牙痛。藤:清热解毒;用于痢疾,疮毒,胎毒,牙痛。苦瓜子: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小便频数,遗尿,遗精,阳痿。花:清热止痢,和胃;治痢疾,胃气痛。
【用法用量】苦瓜:煎服6~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根:煎服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外敷。苦瓜子:煎服9~15克。藤:煎服3~12克。叶:煎服10~15克(鲜品30~60克)。花:煎服6~9克。
(12)木鳖子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
【药名别名】木别子。
【药用部位】为苦瓜属植物木鳖子的种子。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具膨大的块状根。茎有纵棱;卷须粗壮,与叶对生,单一,不分枝。叶互生,圆形至阔卵形,长7~14厘米,通常3浅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或具微齿,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三出掌状网脉;叶柄长5~10厘米,具纵棱,在中部或近叶片处具2~5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叶腋,花梗细长,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黄绿色。雄花:萼片5,革质,粗糙,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花瓣5,浅黄色,基部连合,雄蕊5,愈合成3体。雌花:萼片线状披针形,花冠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椭圆形,成熟后红色,肉质,外被软质刺突。种子略呈扁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四周具不规则的突起,呈龟板状,灰棕色。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土层较深厚的地方,也有栽培。我市黄土岗、福田河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化脓性炎症,乳腺炎,淋巴结炎,头癣,痔疮。
【用法用量】煎服:0.6~1.2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醋敷、磨汁涂或煎水熏洗。
【附注】其根有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疔疮肿毒等;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13)南赤瓟 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ex Forbes et Hemsl.
【药名别名】土瓜蒌。
【药用部位】为赤爬属植物南赤瓟的根。
【植物形态】全体密生柔毛状硬毛,茎草质攀援状。卷须分二叉,叶柄长3~10厘米;叶片质稍硬,宽卵状心形或近圆心形,上面粗糙且有毛,下面密生短柔毛状硬毛,边缘有具小尖头的锯齿,长5~12厘米,宽4~11厘米。雌雄异株;雄花生于总状花序上,花托短钟状,密生短柔毛,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黄色,裂片卵状矩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7毫米,雄蕊5;雌花单生,花梗长1~3厘米,子房卵形,密生柔毛。果实红色,卵圆形,基部近圆形,顶端钝;种子倒卵形。春、夏季开花,秋季果熟。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900~1700米的山沟边、林缘或山坡灌丛中。我市山区丘陵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后采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化滞。主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9~18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14)日本栝楼 Trichosanthes japonica Regel
【药名别名】天花粉、栝楼根、栝楼子。
【药用部位】为栝楼属植物日本栝楼的根、果实和种子。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块根条状肉质。茎细长,多分枝,有纵沟。叶互生,卵状心形,长6~15厘米,宽5~13厘米,3~5分裂,边缘有锯齿;先端急尖,两面近无毛。叶柄长3~6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冠白色;雌花单生,花梗长约7厘米,无毛,子房下位,椭圆形,柱头3裂。果实近圆形,长约8厘米,成熟时黄褐色,光滑无毛;种子长方状椭圆形,扁平,长约11毫米,褐色或黑褐色,常具光泽。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我市平堵山、龟山、木子店等地有野生分布。
【采收加工】天花粉:秋、冬季挖根,除去外皮洗净,切开,晒干。成熟果实,按全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分别干燥。
【功能主治】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栝楼子:清肺化痰,滑肠通便;主治痰热咳嗽,肺虚燥咳,肠燥便秘,痈疮肿毒。瓜蒌皮:润肺化痰,利气宽胸;治痰热咳嗽,咽痛,胸痛等。
【用法用量】瓜蒌子:煎服3~12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天花粉:煎服9~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
(15)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药名别名】天花粉、瓜蒌、栝楼子。
【药用部位】为栝楼属植物栝楼的根及果实。
【植物形态】块根圆柱状,灰黄色;茎攀援。卷须分2~5叉,叶柄长3~10厘米;叶片轮廓近圆形,长、宽均7~20厘米,常3~7浅裂或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雌雄异株;雄花几朵生于长10~20厘米的总花梗上部呈总状花序;苞片倒卵形或宽卵形,长1.5~2厘米,边缘有齿,花托筒状,长约3.5厘米,花萼裂片披针形,全缘,长15毫米;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顶端流苏状;雄蕊3,花丝短,有毛,花药靠合,药室“S”形折曲;雌花单生,子房卵形,花柱3裂。果实球形,黄褐色,光滑,具多数种子;种子压扁状。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及村旁田边。我市平堵山有栽培,木子店镇有野生分布。
【采收加工】同日本栝楼。
【功能主治】同日本栝楼。
【用法用量】同日本栝楼。
(16)蛇瓜 Trichosanthes anguina L.
【药名别名】蛇丝瓜、蛇豆。
【药用部位】为栝楼属植物蛇瓜的果实或根和种子。
【植物形态】草质藤本,茎多分枝,被短柔毛。卷须常分3叉,有短柔毛,叶柄长10~15厘米;叶片轮廓圆肾形、宽卵形或近五角形,长10~15厘米,宽12~18厘米,常5浅裂,两面有短柔毛,脉上有稀疏短刚毛。雌雄同株;雄花序总状,雌花单生;雄花花梗基部苞片条形,长1~4毫米,花托近筒状,长2~2.5厘米,花萼裂片长约2毫米;花冠白色,裂片流苏状;雄蕊3,药室“S”形折曲,退化雌蕊长15~17毫米;雌花花萼及花冠似雄花,子房狭纺锤形,有柔毛。果实绿白色,长可达1~1.8米,条状或细圆柱状,呈各式弯曲或旋扭;种子极扁压,淡褐色,边缘波状。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本品标本于2012年秋季在张广河菜园采集。该种为当地栽培的蔬菜。
【采收加工】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清湿热,杀虫。治热病热邪伤津,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多尿,消渴,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附注】本品药用资料摘自《新华本草纲要》。
(17)马交儿 Melothria indica Lour.
【药名别名】土白蔹。
【药用部位】为马㼎儿属植物马交儿的根或叶。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长1~2米,有不分枝卷须。根部分膨大成一串纺锤形块根,大小相同,故有老鼠拉冬瓜之名,富含淀粉,所以也作土花粉用。茎纤细,柔弱。单叶互生,有细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膜质,长3~8厘米,先端尖,基部戟状心形,边缘疏生不规则钝齿,有时3浅裂,两面均粗糙。夏季开白色花,单性同株,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叶腋;花梗细长,丝状,可达2.5厘米;花冠三角钟形,直径约8毫米,5浅裂,裂片卵形;雄花有3雄蕊;雌花子房下位。果实卵形或近椭圆形,长1~2厘米,橙黄色,果皮甚薄,内有多数扁平种子。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坡地、村边草丛中。我市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叶,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咽喉肿痛,结膜炎;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睾丸炎,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外用:适量,鲜根、叶捣烂敷患处。
【附注】本品与盒子草相似,应注意区别。
(18)佛手瓜 Sechium edule(Jacq.)Swartz
【药名别名】安南瓜。
【药用部位】为佛手瓜属植物佛手瓜的果实。
【植物形态】根块状,茎攀援。卷须粗壮,分3~5叉;叶柄长5~15厘米;叶片膜质,长、宽均10~20厘米,常3~5浅裂,基部弯缺较深,上面粗糙,下面有短柔毛,全缘或有小齿。雌雄同株;雄花10~30朵生于总花梗的上部,呈总状花序,总花梗长8~30厘米;雌花单生或双生,花托短;花萼裂片长5~7毫米,宽1~1.5毫米;花冠辐状,裂片卵状披针形,有5脉;雄蕊3,花丝合生,花药分离,药室“S”形折曲;子房1室,仅具1枚下垂胚珠,花柱长2~3毫米,柱头宽约2毫米。果实淡绿色,倒卵形,有5条纵沟,具1枚种子;种子大型,长达10厘米,宽7厘米,卵形,压扁状。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和西张店等地有栽培作蔬菜。
【采收加工】果实:鲜用。
【功能主治】为保健食品,具有祛风解热,健脾开胃的功效;主治风热犯肺,头痛,咽干,咳嗽,脾胃湿热诸证。
【用法用量】一般按蔬菜量食用。
【附注】本品为蔬菜,与中药佛手柑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