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科 Mantidae
2025年08月10日
19.螳螂科 Mantidae
中华螳螂 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药名别名】桑螵蛸、螳螂子。
【药用部位】为螳螂科昆虫中华螳螂的干燥卵鞘。
【动物形态】体形较大,长约8厘米。黄褐色或绿色,头三角形,前胸背板、肩部较发达,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前胸细长。前翅革质,前缘带绿色,末端有较明显的褐色翅脉;后翅比前翅稍长,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雌虫腹部特别膨大。足3对。前胸足粗大,镰刀状。中足和后足细长。卵鞘:楔形,长(20.9±1.14)毫米,宽(15.1±0.9)毫米,高(17±0.67)毫米;孵化区宽(6.5±0.39)毫米,前端宽(12.2±0.62)毫米,后端宽(14.9±0.89)毫米。沙土色到暗沙土色。表面粗糙,孵化区稍突出。卵鞘外层多空室,左、右各有卵室8~16层;中部每层10~14个卵室,两端4~5个,每层卵室排列成长圆形,卵室可与背腹面垂直。卵黄色,4.5毫米×1.2毫米。
【生境分布】多栖于向阳背风的灌木、矮小丛及草丛荒地处。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至翌年春季在树上或草上采集卵鞘,蒸30~40分钟,以杀死其中虫卵,晒干或烘干。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缩尿,止浊。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克,或入丸、散。
【附注】阴虚火旺或膀胱有热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