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藤科 Sabiaceae
(1)光叶泡花树 Meliosma cuneifolia var.glabriuscula Cufod.
【药名别名】灵寿茨、降龙木。
【药用部位】为泡花树属植物光叶泡花树的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至小乔木,高3~8米,小枝近无毛。单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叶长10~24厘米,宽4~10厘米,基部下延至叶柄成狭翅;叶面近于无毛,侧脉每边20~30条;叶柄长2~15毫米,无毛或被稀疏细柔毛;圆锥花序较大,长16~30厘米,分枝扩展,被锈色短毛,苞片小三角形,花柄长2毫米,萼片4,卵圆形,有毛,花瓣外面3片近圆形,内2片小深2裂,雄蕊5,花盘膜质短裂。核果球形,直径4~5毫米,熟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2000米林间。我市狮子峰、张家畈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冬季挖根,洗净泥土,剥取根皮,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利水解毒。主治水肿,臌胀,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外用:鲜品捣烂外敷。
(2)泡花树 Meliosma cuneifolia Franch.
【药名别名】灵寿茨、降龙木。
【药用部位】为泡花树属植物泡花树的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9米。树皮黑褐色,小枝暗黑色,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叶片倒卵状楔形或狭倒卵状楔形,长8~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短渐尖,中部以下渐狭,约3/4以上具侧脉伸出的锐尖齿,叶面初被短粗毛,叶背被白色平伏毛;侧脉每边16~20条,纸质。花两性,圆锥花序顶生,长15~20厘米,被短柔毛;萼片5,宽卵形,外面2片具缘毛;花瓣5,外面3片近圆形,有缘毛,内面2片较小,2裂达中部,裂片狭卵形,锐尖,外边具缘毛;发育雄蕊2,长1.5~1.8毫米;花盘具5细齿,雌蕊长约1.2毫米,子房高约0.8毫米。核果扁球形,直径6~7毫米,核三角状卵形,顶基扁,腹部近三角形,具不规则的纵条凸起或近平滑,中肋在腹孔一边隆起延至另一边,腹孔稍下陷。花期6—7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中。我市狮子峰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冬季挖根,洗净泥土,剥取根皮,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利水解毒。用于水肿,臌胀,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外用:鲜品捣烂外敷。
(3)凹萼清风藤 Sabia emarginata Lec.
【药名别名】凹叶清风藤、清风藤。
【药用部位】为清风藤属植物凹萼清风藤的全株。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攀援藤本。小枝黄绿色,老枝褐色,有纵条纹,无毛。外芽鳞阔三角状卵形,内芽鳞卵形,先端钝。叶纸质,长圆状狭卵形、长圆状狭椭圆形或卵形,长5~11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叶面绿色,叶背苍白色,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4~5条,纤细,向上弯拱至近叶缘处网结,网眼稀疏;叶柄长0.5~1厘米。聚伞花序有花2朵,很少3朵,长1.5~1.8厘米;总花梗长1~1.2厘米,花梗长5~6毫米;萼片5,稍不相等,近倒卵形或长圆形,长2~3毫米,宽1~1.2毫米,其他的先端圆形,有脉纹;花瓣5片,近圆形或倒卵形,长3~4毫米;雄蕊5枚,花丝细,长约2毫米,花药卵圆形,长约0.8毫米,内向开裂;花盘肿胀,高长于宽,基部最宽,有2~3条不明显的肋状突起,其上有不明显的极小的腺点;雌蕊长约4毫米,子房卵形,无毛。分果爿近圆形,直径7~9毫米,基部有宿存萼片;核中肋明显,两边各有2行蜂窝状凹穴,两侧面平坦,腹部平。花期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灌丛中。我市分布于张家畈镇、狮子峰林场。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治风湿关节痛,祛风,除湿,止痛。
【用法用量】不详。可参考清风藤相关内容。
(4)清风藤 Sabia japonica Maxim.
【药名别名】寻风藤。
【药用部位】为清风藤属植物清风藤的藤茎。
【植物形态】落叶缠绕木质藤本,幼枝有细毛。单叶互生,纸质,卵状椭圆形或长卵形,长3.5~6.5厘米,宽2.2~3.5厘米,顶端短尖,全缘,两面近无毛,下面灰绿色;叶柄短,在秋季不与叶同时脱落而成针状,宿存。花单生或数朵排列成聚伞花序,腋生,黄绿色,下垂,先于叶开放,直径7~8毫米;花梗长4.5~9毫米;萼深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大小不等,有毛;花瓣5,倒卵状椭圆形,较萼长很多;雄蕊5,略短于花瓣,花丝钻状,花药小,外向。核果由一个心皮成熟,或2个心皮成熟而成双生状,扁倒卵形,基部偏斜,有皱纹,碧蓝色,果柄长1.5~2.5厘米。花期2—3月,果期4—7月。
【生境分布】生于沟边,常缠绕树上。本品标本采自福田河镇的双庙关村,我市张家畈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夏季割取藤茎,切段,晒干;秋、冬季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主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跌打肿痛,骨折,深部脓肿,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脊椎炎,疮疡肿毒,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大剂量30~60克;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