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科 Oleaceae
(1)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
【药名别名】元召、元翘。
【药用部位】为连翘属植物连翘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2~4米,枝开展或伸长,稍带蔓性,常着地生根,小枝稍呈四棱形,节间中空,仅在节部具有实髓。单叶对生,或成为3小叶;叶柄长8~20毫米;叶片卵形、长卵形、广卵形以至圆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阔楔形,半革质。花先于叶开放,腋生,长约2.5厘米;花萼4深裂,椭圆形;花冠基部管状,上部4裂,裂片卵圆形。金黄色,通常具橘红色条纹;雄蕊2,着生于花冠基部。蒴果狭卵形略扁,长0.7~1.5厘米,先端有短喙,成熟时2瓣裂。种子多数,棕色,狭椭圆形,扁平,一侧有薄翅。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1670年《麻城县志》就有连翘分布的记载,现在见于黄土岗镇、惠兰山和平堵山等地,曾栽培后遗留或逸为野生的数株;原麻城师范植物园有少量栽培。
【采收加工】老翘在10月上旬果实熟透变黄,果壳裂开时采收,晒干,筛去种子及杂质。青翘于9月上旬,果皮呈青色尚未成熟时采下,置沸水中稍煮片刻,取出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
(2)金钟花 Forsythia viridissima Lindl.
【药名别名】土连翘。
【药用部位】为连翘属植物金钟花的果实及根、叶。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全株除花萼裂片边缘具毛外,其余均无毛。小枝绿色或黄绿色,呈四棱形,皮孔明显,具片状髓。叶柄长6~12毫米;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3.5~15厘米,宽1~4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通常上半部具不规则锐锯齿或粗锯齿,稀近全缘。花1~3朵着生于叶腋,先于叶开放;花梗长3~7毫米;花萼长3.5~5毫米,裂片绿色,卵形,具毛;花冠深黄色,长1.1~2.5厘米,花冠管长5~6毫米,裂片狭长圆形至长圆形,内面基部具橘黄色条纹,反卷;在雄蕊长3.5~5毫米花中,雌蕊长5.5~7毫米,在雄蕊长6~7毫米的花中,雌蕊长约3毫米。果卵形或宽卵形,基部稍圆,先端喙状渐尖,具皮孔,花期3—4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中、溪岸、林缘。我市黄土岗镇的刘家山有分布。
【采收加工】果实:夏、秋季采收,晒干。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叶:春、夏、秋季均可采集,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用于感冒发热,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
(3)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Roxb.
【药名别名】秦皮、梣。
【药用部位】为梣属植物白蜡树的树皮。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15米,小枝无毛。叶长13~20厘米,小叶5~9枚,但以7枚为多,无柄或有短柄,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1~4厘米,顶端渐尖或钝,基部狭,边缘有锯齿或波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有短柔毛。圆锥花序侧生或顶生于当年生枝上,无毛,大而疏松;花萼钟状,不规则分裂;无花瓣。翅果倒披针形,长3~4厘米,宽4~6毫米,顶端尖,钝或微凹。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间向阳路旁、坡地湿润处或栽培。我市王家边村、狮子峰、乘马岗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剥下枝皮或干皮,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治细菌性痢疾,肠炎,带下,慢性支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注】①本品为秦皮正品来源之一。②对湿热下痢、里急后重者,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同用。用于目赤肿痛等症时,可与黄连、竹叶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4)花曲柳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药名别名】秦皮、苦枥白蜡树。
【药用部位】为梣属植物花曲柳的树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10米左右。树皮灰褐色,较平滑,老时浅裂;小枝亦平滑,皮孔稀疏,阔椭圆形;芽短阔,密被褐色茸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光滑无毛,小叶通常5片,罕有3或7片,小叶柄长5~15毫米,光滑无毛;叶片卵形,罕有长卵形或阔卵形,顶端1片最大,长8~11厘米,宽4.5~6.5厘米,基部一对最小,长4~6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略呈圆形,边缘有浅粗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下部之两侧有棕色柔毛。花与叶同时开放,或稍迟于叶,圆锥花序生于当年生枝顶端及叶腋;花小,花萼杯状,4裂;无花冠,雄蕊2,外露;雌蕊2,心皮合生,柱头2裂。翅果倒长披针形,窄或稍宽,长约3厘米,先端窄圆或窄尖。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我市龟山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剥取树皮,切成30~60厘米长的短节,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5)苦枥木 Fraxinus insularis Hemsl.
【药名别名】大叶白蜡树。
【药用部位】为梣属植物苦枥木的枝叶。
【植物形态】落叶大乔木,高20~30米,胸径30~85厘米;树皮灰色,平滑。芽狭三角状圆锥形,密被黑褐色茸毛,干后变黑色光亮,芽鳞紧闭,内侧密被黄色曲柔毛。嫩枝扁平,细长而直,棕色至褐色,皮孔细小,点状突起,白色或淡黄色,节膨大。羽状复叶长10~30厘米,叶柄长5~8厘米,基部稍增厚,变黑色;叶轴平坦,具不明显浅沟;小叶(3)5~7枚,纸质,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9(13)厘米,宽2~3.5(4.5)厘米,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先端急尖、渐尖以至尾尖,基部楔形至钝圆,两侧不等大,叶缘具浅锯齿,或中部以下近全缘,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白色,圆锥花序生于当年生枝端,顶生及侧生叶腋,长20~30厘米,分枝细长,多花,叶后开放;花序梗扁平而短,基部有时具叶状苞片,无毛;花梗丝状,长约3毫米;翅果红色至褐色,长匙形,长2~4厘米,宽3.5~4毫米,先端钝圆,微凹并具短尖头,翅下延至坚果上部,坚果近扁平;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200米的山坡林中。我市狮子峰和木子店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鲜用或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主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煎洗或研粉调敷。
(6)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Lindl.
【药名别名】紫白丁、白丁香、华北丁香。
【药用部位】为丁香属植物紫丁香的叶、树皮。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密被腺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3厘米;叶片革质或厚革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花梗长0.5~3毫米;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1.1~2厘米,花冠管圆柱形,长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圆形;雄蕊2,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处。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长1~1.5厘米,先端长渐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坡丛林、河谷沟边等处。我市三河口镇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树皮:清热燥湿,止咳定喘。叶: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用于咳嗽,泄泻痢疾,痄腮,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克。
【附注】本品与公丁香、母丁香的来源、功用完全不同。
(7)云南黄馨 Jasminum mesnyi Hance
【药名别名】野迎春、云南黄素馨、云南迎春。
【药用部位】为素馨属植物云南黄馨的叶。
【植物形态】常绿直立亚灌木,高0.5~5米,枝条下垂。小枝四棱形,具沟,光滑无毛。叶对生,三出复叶或小枝基部具单叶;叶柄长0.5~1.5厘米,具沟;叶片和小叶片近革质,两面几无毛,叶缘反卷,具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不甚明显;小叶片长卵形或长卵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圆,具小尖头,基部楔形,顶生小叶片长2.5~6.5厘米,宽0.5~2.2厘米,基部延伸成短柄,侧生小叶片较小,长1.5~4厘米,宽0.6~2厘米,无柄;单叶为宽卵形或椭圆形,有时几近圆形,长3~5厘米,宽1.5~2.5厘米。花通常单生于叶腋,稀双生或单生于小枝顶端;苞片叶状,倒卵形或披针形,长5~10毫米,宽2~4毫米;花梗粗壮,长3~8毫米;花萼钟状,裂片5~8枚,小叶状,披针形,长4~7毫米,宽1~3毫米,先端锐尖;花冠黄色,漏斗状,直径2~4.5厘米,花冠管长1~1.5厘米,裂片6~8枚,宽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1~1.8厘米,宽0.5~1.3厘米,栽培时出现重瓣。果椭圆形,两心皮基部愈合,直径6~8毫米。花期11月至翌年8月,果期3—5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2600米的林下沟岸边。我市五脑山和城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青肿,刀伤出血,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一般外用,煎洗或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叶研粉调敷。
(8)迎春花 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药名别名】清明花。
【药用部位】为素馨属植物迎春花的花和叶。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直立或匍匐,高0.3~5米。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狭翼。叶对生,三出复叶,小枝基部常具单叶;叶轴具狭翼,叶柄长3~10毫米;小叶片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狭椭圆形,稀倒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叶缘反卷;顶生小叶片较大,长1~3厘米,宽0.3~1.1厘米,无柄,侧生小叶,长0.6~2.3厘米,宽0.2~1厘米,无柄;单叶为卵形。花单生于去年生小枝的叶腋,苞片小叶状,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花梗长2~3毫米;花萼绿色,裂片5~6枚,窄披针形,先端锐尖;花冠黄色,长圆形或椭圆形,长0.8~1.3厘米,宽3~6毫米;雄蕊2,子房2室。花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岸边。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叶: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花:4—5月采集,烘干。
【功能主治】花: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小便热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叶: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小便淋痛,外阴瘙痒,肿毒恶疮,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花:煎服,10~2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叶:10~2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9)清香藤 Jasminum lanceolarium Roxb.
【药名别名】破骨风、光清香藤。
【药用部位】为素馨属植物清香藤的根及茎叶。
【植物形态】大型攀援灌木,高10~15米。小枝圆柱形,稀具棱,节处稍压扁,光滑无毛或被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三出复叶;叶柄长1~4.5厘米,具沟,沟内常被微柔毛;小叶片椭圆形、卵形或披针形,稀近圆形,长3.5~16厘米,宽1~9厘米,先端钝、锐尖、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顶生小叶柄稍长或等长于侧生小叶柄,长0.5~4.5厘米。复聚伞花序常排列成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苞片线形,长1~5毫米;花梗短或无,果时增粗增长,无毛或密被毛;花芳香,花萼筒状,光滑或被短柔毛,果时增大,萼齿三角形;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纤细,长1.7~3.5厘米,裂片4~5枚,披针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钝或微尖;花柱异长。果球形或椭圆形,长0.6~1.8厘米,直径0.6~1.5厘米,两心皮基部相连或仅一心皮成熟,黑色,干时呈橘黄色。花期4—10月,果期6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坡灌丛或山谷林中。我市狮子峰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冬季挖根,洗净,切片。茎叶于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腰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疮毒,痈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或泡酒。外用:煎水洗。
(10)茉莉花 Jasminum sambac(L.)Ait.
【药名别名】茉莉。
【药用部位】为素馨属植物茉莉花的花。
【植物形态】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米。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圆形、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2.5厘米,宽2~7.5厘米,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侧脉4~6对,在上面稍凹入,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常明显,微凸起,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叶柄长2~6毫米,被短柔毛,具关节。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花3朵,有时单花或多达5朵;花序梗长1~4.5厘米,被短柔毛;苞片微小,锥形,长4~8毫米;花梗长0.3~2厘米;花极芳香;花萼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裂片线形,长5~7毫米;花冠白色,花冠管长0.7~1.5厘米,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宽5~9毫米,先端圆或钝。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季花初开时采收,立即晒干或烘干。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辟秽开郁,和中。用于下痢腹痛,目赤红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或代茶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或菜油浸滴耳。
【附注】茉莉花根(有毒)具麻醉、止痛作用。用于跌损筋骨,龋齿,头痛,失眠。
(11)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Ait.
【药名别名】四季青。
【药用部位】为女贞属植物女贞的果实。
【植物形态】高6米左右。常绿乔木,树冠卵形。树皮灰绿色,平滑不开裂。枝条开展,光滑无毛。单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叶背浅绿色,革质。6—7月开花,花白色,圆锥花序顶生。浆果状核果近肾形,10—11月果熟,熟时深蓝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中、林缘谷地或栽培。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于沸水中略烫后,晒干,也可直接晒干。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用于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肝肾阴虚,须发早白,视物昏暗,阴虚发热,胃病,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
【附注】据报道,女贞子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护肝、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此外,还具有强心、扩张心脑血管、利尿、缓泻及止咳的作用。
(12)蜡子树 Ligustrum molliculum Hance
【药名别名】水白蜡、黄家榆。
【药用部位】为女贞属植物蜡子树的树皮。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常开展,被硬毛、柔毛或无毛。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7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两面疏被柔毛或无毛,沿中脉被硬毛或柔毛;叶柄长1~3毫米,被硬毛、柔毛或无毛。花序轴被硬毛、柔毛或无毛。花梗长不及2毫米,花萼长2~5毫米,被微柔毛或无毛;花冠长0.6~1厘米,花冠筒较裂片长2倍;雄蕊长达花冠裂片中部。果近球形或宽长圆形,长0.5~1厘米,成熟时蓝黑色。花期6—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2100米的沟谷或山坡灌丛中。我市三河口镇、宋埠镇、狮子峰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夏季剥取树皮,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主治头痛,牙痛,水肿,湿疮,疥癣,蛇咬伤,肝硬化,同时还有在体外抑菌、抗炎、降压等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克。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湿敷)。
【附注】蜡子树树皮、根、叶被列入《中草药大典》和《本草纲目》(上卷)。
(13)小叶女贞 Ligustrum quihoui Carr.
【药名别名】小白蜡。
【药用部位】为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的根、叶。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1~3米。小枝淡棕色,圆柱形,密被微柔毛,后脱落。叶片薄革质,形状和大小变异较大,披针形、长圆状椭圆形、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1~4(5.5)厘米,宽0.5~2(3)厘米,先端锐尖、钝或微凹,基部狭楔形至楔形,叶缘反卷,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常具腺点,两面无毛,稀沿中脉被微柔毛,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2~6对,不明显,在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近叶缘处网结不明显;叶柄长0~5毫米,无毛或被微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近圆柱形,长4~15(22)厘米,宽2~4厘米,分枝处常有1对叶状苞片;小苞片卵形,具毛;花萼无毛,长1.5~2毫米,萼齿宽卵形或钝三角形;花冠长4~5毫米,花冠管长2.5~3毫米,裂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5~3毫米,先端钝;雄蕊伸出裂片外,花丝与花冠裂片近等长或稍长。果倒卵形、宽椭圆形或近球形,呈紫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路边、沟边,也有栽培。我市山区乡镇及城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根:治跌打损伤,咳嗽,带下。叶:主治小儿口腔炎,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9~18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捣汁涂或研粉香油调敷。
(14)小蜡 Ligustrum sinense Lour.
【药名别名】小白蜡树。
【药用部位】为女贞属植物小蜡的树皮及枝叶。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4米。小枝圆柱形,幼时被淡黄色短柔毛或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2~8毫米,被短柔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卵形至披针形,或近圆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短尖至渐尖,或钝而微凹,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为楔形,上面深绿色,沿中脉被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塔形,花序轴被较密淡黄色短柔毛或柔毛以至近无毛;花梗长1~3毫米,被短柔毛,先端呈截形,裂片长圆状椭圆形。花期3—6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下或路旁。我市三河口镇、龟山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树皮及枝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湿热黄疸,痢疾,痈肿疮毒,湿疹,皮炎,跌打损伤,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熬膏涂或捣烂、绞汁涂敷。
(15)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
【药名别名】木犀、丹桂。
【药用部位】为木犀属植物桂花的根、果及花。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2米。叶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侧脉每边6~10条,网脉不甚明显,上面下凹,下面隆起;叶柄长约2厘米。花序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3~10毫米,基部苞片长3~4毫米;花萼长1毫米,4裂,边缘啮蚀状;花冠白色,极芳香,长3~4.5毫米,4裂,花冠筒长1~1.5毫米;雄蕊2,花丝极短,着生于花冠筒近顶部。核果椭圆形,长1~1.5厘米,熟时紫黑色。花期秋季,果期翌年3月(按花颜色分金桂、银桂和丹桂)。
【生境分布】栽培于村落和庭院。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花,春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别晒干。
【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虚寒胃痛。根:祛风湿,散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
【用法用量】煎服:花,3~12克;果,6~12克;根,60~9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