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葵科 Malvaceae

119.锦葵科 Malvaceae

(1)黄蜀葵 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us

【药名别名】土醉酒花、麻杆花、秋葵。

【药用部位】为秋葵属植物黄蜀葵的花。

【植物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疏被长硬毛。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厘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1~6厘米,具粗钝锯齿,两面疏被长硬毛;叶柄长6~18厘米,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1~1.5厘米。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卵状披针形,长15~25毫米,宽4~5毫米,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厘米;雄蕊柱长1.5~2厘米,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厘米,直径2.5~3厘米,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花期8—10月。

【生境分布】常生于庭院、宅旁等处,我市城乡偶见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活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治淋证,吐血,衄血,崩漏,胎衣不下,痈肿疮毒,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研末,3~6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油浸涂。

【附注】黄蜀葵的根、茎、叶、种子也分别供药用。根:利水散瘀,解毒消肿;煎服3~9克。茎:和血,除邪热;煎服15~30克。叶:清热解毒,脱骨生肌;煎服10~15克,或外敷。种子:利水通经,清热解毒;煎服10~15克,或2.5克研末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2)秋葵 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cnch

【药名别名】咖啡黄葵、黄秋葵。

【药用部位】为秋葵属植物咖啡黄葵的根、叶、花或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2米。茎圆柱形,疏生散刺。叶互生,叶柄长7~15厘米,被长硬毛;托叶线形,长7~10毫米,被疏硬毛。叶掌状3~7裂,直径10~30厘米,裂片阔至狭,两面均被疏硬毛,边缘具粗齿及凹缺。花单生于叶腋间,花梗长1~2厘米,疏被糙硬毛;花萼钟形,较长于小苞片,密被星状短茸毛;花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5~7厘米,花瓣倒卵形,长4~5厘米。蒴果筒状尖塔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厘米,先端具长喙,疏被糙硬毛;种子球形,多数,直径4~5毫米,具毛脉纹。花期5—9月。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及五脑山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根于11月到翌年2月前挖取,抖去泥土,洗净,晒干或炕干。叶于9—10月采收,晒干。花于6—8月采摘,晒干。种子于9—10月果成熟时采摘,脱粒,晒干。

【功能主治】利咽,通淋,下乳,调经。主治咽喉肿痛,小便淋涩,产后乳汁少,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

【附注】本品嫩果作蔬菜和保健品。其种子可催乳。全株可清热解毒,润燥滑肠。

(3)苘麻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

【药名别名】磨盘草、泡麻。

【药用部位】为苘麻属植物苘麻的种子、根及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2米,茎枝被柔毛。叶互生,圆心形,长5~10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细圆锯齿,两面均密被星状柔毛;叶柄长3~12厘米,被星状细柔毛;托叶早落。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13厘米,被柔毛,近顶端具节;花萼杯状,密被短茸毛,裂片5,卵形,长约6毫米;花黄色,花瓣倒卵形,长约1厘米;雄蕊柱平滑无毛,心皮15~20,长1~1.5厘米,顶端平截,具扩展、被毛的长芒2,排列成轮状,密被软毛。蒴果半球形,直径约2厘米,长约1.2厘米,分果爿15~20,被粗毛,顶端具长芒2;种子肾形,褐色,被星状柔毛。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或栽培。我市各地有散在的野生分布。

【采收加工】根:立冬后拔取根部,除去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后,打下种子,筛去果皮及杂质,储藏于干燥处。

【功能主治】种子(苘实):治赤白痢疾,眼翳,痈肿,瘰疬。根:利湿解毒;用于小便淋沥,痢疾,急性中耳炎,睾丸炎。全草:清热利湿,解毒开窍;主治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睾丸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全草:煎服,10~3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根:煎服,30~60克。种子:煎服,6~9克;或入散剂。

(4)蜀葵 Althaea rosea(L.)Cavan.

【药名别名】葵花、端午花。

【药用部位】为蜀葵属植物蜀葵的花和种子。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5米,全株被星状毛,茎木质化,直立,不分枝,通常绿色或绿褐色。叶互生,圆钝形或卵状圆形,有时呈5~7浅裂,直径6~1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齿,掌状脉5~7条;叶柄长2.5~4厘米。花大,有红、粉红、水红、紫、墨紫、白、乳黄各色,单瓣或重瓣,单生于叶腋,直径6~9厘米;小苞片6~7,基部合生,先急尖,里面被长柔毛;萼钟状,5裂,裂片卵形;花丝连合成筒状,子房多室,每室1胚珠。花期6—8月,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多栽培于庭院、宅旁。

【采收加工】种子:秋季果实成熟后摘取果实,晒干,打下种子,筛去杂质,再晒干。花:夏、秋季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花:和血止血,解毒散结;主治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赤白带下,二便不通,小儿风疹,疟疾,痈疽疖肿,蜂蜇伤,烫火伤。种子:利尿通淋,解毒排脓,润肠;用于水肿,淋证,带下,乳汁不通,疮疥,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花:煎服,3~9克;或研末,1~3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烂外敷。种子:煎服,3~9克;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附注】其根、茎叶亦供药用。茎叶:清热利湿,解毒。根: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排脓。

(5)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L.

【药名别名】棉花。

【药用部位】为棉属植物陆地棉的根。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达1.5米。疏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5~8厘米,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0毫米,早落;叶掌状5裂,直径5~10厘米,通常宽超过于长,裂片宽卵形,深裂不到叶片的中部,先端短尖,基部心形,上面被星状长硬毛,下面被细茸毛,沿脉被长柔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2厘米,被长柔毛;小苞片基部合生,阔三角形,长2~3厘米,宽超过于长,先端具6~8齿,沿脉被疏长毛;花萼杯状,5浅裂;花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5~7厘米。蒴果卵圆形,长约3厘米,具喙,通常3~4室。种子大,大约1厘米,分离,斜圆锥形,被白色长绵毛和短绵毛。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我市广泛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剥取根皮,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通经止痛。用于咳嗽,气喘,月经不调,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

【附注】孕妇忌服。

(6)木芙蓉 Hibiscus mutabilis L.

【药名别名】芙蓉花、木莲。

【药用部位】为木槿属植物木芙蓉的叶和花。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枝被星状短柔毛。叶大,互生,阔卵形至圆卵形,长10~20厘米,宽9~22厘米,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基部心形,先端短尖或渐尖,边缘有波状钝齿,上面稍有毛,下面密被星状茸毛;叶柄长5~8厘米。花腋生或簇生于枝端,直径7~10厘米;早晨开花时白色或粉红色,至下午变深红色;花梗粗长,被黄褐色毛;小苞片8~10枚,线形,长1.5~2.5厘米,被毛;萼5裂,长3~4厘米,被毛,裂片阔卵形;花冠大而美丽,花瓣5,外面被毛,单瓣或重瓣;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圆筒形,包围花柱;子房5室,花柱顶端5裂,柱头头状。蒴果球形,室背开裂为5瓣,长约2.5厘米,被粗长毛。种子肾形,有长毛。花期8—10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多栽培于庭院、宅旁。

【采收加工】花:10月采摘初开放的花朵,晒干。叶:夏、秋季剪下叶片,晒干。

【功能主治】叶: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带状疱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花: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痈肿,疔疮,烫伤,肺热咳嗽,吐血,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花:煎服,6~12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烂敷患处。叶:外用,研末调敷或捣烂敷患处。

【附注】其根治痈肿,秃疮,臁疮,咳嗽气喘。外用适量,捣烂调敷患处;煎服鲜品30~60克。

(7)朱槿 Hibiscus rosa-sinensis L.

【药名别名】扶桑、红木槿。

【药用部位】为木槿属植物朱槿的叶、花和根。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叶互生,阔卵形或狭卵形,长7~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凸尖或渐尖,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或除近先端外几乎全缘,秃净,或于背脉有少许疏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有一短或长、有节、广展或倾斜的柄;小苞片6~7枚,线形,分离,比萼短;萼绿色,长约2厘米,5裂,裂片卵形或披针形,尖锐;花冠直径约10厘米,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通常玫瑰红色,但亦有淡红色、淡黄色或其他颜色的,有时重瓣;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圆筒;子房5室,花柱5裂,柱头头状,雄蕊筒及柱头甚长,超出花冠外。蒴果卵形,有喙,光滑。花期全年。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花:花期采集,晒干。叶:随用随采,鲜用或晒干。根:秋末挖取,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根:调经,利湿,解毒;用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白浊,痈疮肿毒,尿路感染,急性结膜炎。叶:消热利湿,解毒;治带下,淋证,疔疮肿毒,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结炎。花: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用法用量】根:煎服,15~30克。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煎服,15~30克。花: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8)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L.

【药名别名】木槿树、朝天罐(果实)。

【药用部位】为木槿属植物木槿的皮(茎皮或根皮)、叶、花和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3~4米。叶菱状卵圆形,长3~6厘米,宽2~4厘米,常3裂,基部楔形,下面有毛或近无毛;叶柄长5~25毫米;托叶条形,长约为花萼之半。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4~14毫米,有星状短毛;小苞片6或7,条形,长6~15毫米,有星状毛;萼钟形,裂片5;花冠钟形,淡紫色、白色、红色等,直径5~6厘米。蒴果卵圆形,直径12毫米,密生星状茸毛。花期7—10月。

【生境分布】我市多见栽培于庭院、宅旁及菜地篱笆。

【采收加工】果实:现黄绿色时摘下,晒干。花:夏季择晴日采摘花朵,晒干。叶: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茎皮:春、夏季砍伐茎枝,剥皮晒干。根皮:秋季采挖,剥皮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皮: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带下;外用治阴囊湿疹,体癣,脚癣。叶:清热解毒;主治赤白痢疾,肠风,痈肿疮毒。花: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咯血,带下,疮疖痈肿,烫伤。果实:清肺化痰,止头痛,解毒;用于痰喘咳嗽,支气管炎,偏正头痛,黄水疮,湿疹。

【用法用量】果:煎服,9~15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皮:煎服,3~9克;外用,酒浸搽擦或煎水熏洗。叶:煎服,干品3~9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敷。花:煎服,3~9克(鲜品30~60克);研末,2~3克。

(9)白花单瓣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f.totus-albus T.Moore

【药名别名】白花木槿、白木槿。

【药用部位】为木槿属植物白花单瓣木槿的皮、叶、花和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3~4米。叶菱状卵圆形,长3~6厘米,宽2~4厘米,常3裂,基部楔形,下面有毛或近无毛;叶柄长5~25毫米;托叶条形,长约为花萼之半。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4~14毫米,有星状短毛;小苞片6或7,条形,长6~15毫米,有星状毛;萼钟形,裂片5;花冠钟形,单瓣,纯白色,直径5~6厘米。蒴果卵圆形,直径12毫米,密生星状茸毛。花期7—10月。

【生境分布】我市的阎家河、张广河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同木槿。

【功能主治】同木槿。

【用法用量】同木槿。

【附注】本植物为木槿的变型,其区别是本品的花单瓣、纯白色,也有重瓣变型。

(10)牡丹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f.paeoniflorus Gagnep.

【药名别名】木槿。

【药用部位】为木槿属植物牡丹木槿的皮、叶、花及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茸毛。叶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叶柄长5~25毫米,上面被星状柔毛;托叶线形,长约6毫米,疏被柔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4~14毫米,被星状短茸毛;小苞片6~8,线形,长6~15毫米,宽1~2毫米,密被星状疏茸毛;花萼钟形,长14~20毫米,密被星状短茸毛,裂片5,三角形;花钟形,粉红色或淡紫色,重瓣,直径7~9厘米,花瓣倒卵形,长3.5~4.5厘米,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雄蕊柱长约3厘米;花柱分枝无毛。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密被黄色星状茸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白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原麻城师范学校植物园有栽培。

【采收加工】同木槿。

【功能主治】同木槿。

【用法用量】同木槿。

(11)冬葵 Malva verticillata L.

【药名别名】野葵、冬葵子、锦葵。

【药用部位】为锦葵属植物冬葵的种子、根、叶。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秆被星状长柔毛。叶肾形或圆形,直径5~11厘米,通常为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具钝尖头,边缘具钝齿,两面被极疏糙伏毛或近无毛;叶柄长2~8厘米,近无毛,上面槽内被茸毛;托叶卵状披针形,被星状柔毛。花3~4朵簇生于叶腋,具极短柄至近无柄;小苞片3,线状披针形,长5~6毫米,被纤毛;萼杯状,直径5~8毫米,萼裂5,广三角形,疏被星状长硬毛;花冠长稍微超过萼片,淡白色至淡红色,花瓣5,长6~8毫米,先端凹入,爪无毛或具少数细毛;雄蕊柱长约4毫米,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球形,直径5~7毫米;分果爿10~11,背面平滑,厚1毫米,两侧具网纹;种子肾形,直径约1.5毫米,无毛,紫褐色。花期3—11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的庭院、村落有栽培。

【采收加工】叶:夏、秋季采收,鲜用。冬葵子(种子):成熟时采收。根: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种子:利水通淋,滑肠通便,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大便不通。根:清热利水,解毒,主治水肿,热淋,带下,乳痈,疳疮,蛇虫咬伤。叶:清热,行水,滑肠;治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疸,二便不通,丹毒,金疮。

【用法用量】叶:煎服,30~6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种子:煎服,6~15克;或入散剂。根:煎服,30~60克;捣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12)箭叶秋葵 Abelmoschus sagittifolius(Kurz)Merr.

【药名别名】五指山参、山芙蓉。

【药用部位】为秋葵属植物箭叶秋葵的根和叶。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具萝卜状肉质根,小枝被糙硬长毛。叶形多样,下部的叶卵形,中部以上的叶卵状戟形、箭形至掌状3~5浅裂或深裂,裂片阔卵形至阔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或戟形,边缘具锯齿或缺刻,上面疏被刺毛,下面被长硬毛;叶柄长4~8厘米,疏被长硬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4~7厘米,密被糙硬毛;小苞片6~12,线形,宽1~1.7毫米,长约1.5厘米,疏被长硬毛;花萼佛焰苞状,长约7毫米,先端具5齿,密被细茸毛;花红色或黄色,直径4~5厘米,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3~4厘米;雄蕊柱长约2厘米,平滑无毛;花柱分枝5,柱头扁平。蒴果椭圆形,长约3厘米,直径约2厘米,被刺毛,具短喙;种子肾形,具腺状条纹。花期5—9月。

【生境分布】我市黄土岗镇的新屋河及龟山石陂等地有引进栽培。

【采收加工】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根:滋阴润肺,排脓拔毒,和胃;用于肺燥咳嗽,肺痨,胃痛,疳积,产后便秘,神经衰弱;外用治痈疮肿毒。叶:解毒排脓,主治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根:煎服,10~15克。叶:外用,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调红糖外敷。

【附注】本品为近年来从广东引进,由湖北中医药大学陈科力教授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