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科 Lythraceae

131.千屈菜科 Lythraceae

(1)银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f.alba(Nichols.)Rehd.

【药名别名】痒痒树、紫金花。

【药用部位】为紫薇属植物银薇的根、叶及花。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具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5~7厘米,宽1.5~4厘米,顶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面沿中脉有微柔毛,侧脉3~7对,小脉不明显;无柄或叶柄很短。花白色,直径3~4厘米,常组成7~20厘米的顶生圆锥花序;花梗长3~15毫米,中轴及花梗均被柔毛;花萼长7~10毫米,外面平滑无棱,但鲜时萼筒有微突起短棱,两面无毛,裂片6,三角形,直立,无附属体;花瓣6,皱缩,长12~20毫米,具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的长得多;子房3~6室,无毛。蒴果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长1~1.3厘米,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喜生于肥沃湿润的土壤上,耐旱。我市五脑山有分布。

【采收加工】同紫薇。

【功能主治】树皮、叶及花为强泻剂;根和树皮,煎剂可治咯血,吐血,便血。

【用法用量】可参考紫薇(内服宜慎)。

(2)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L.

【药名别名】怕痒树、满条红。

【药用部位】为紫薇属植物紫薇的花、叶和根。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枝条光滑,幼枝具4棱,叶对生或近于对生,上部的互生;叶近乎无柄,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7厘米,宽1~4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平滑无毛,或下面沿主脉上有毛。圆锥状花序顶生,长4~20厘米;花萼长7~10毫米,萼筒外部不具棱槽,顶端通常6浅裂;花瓣6,近圆形,紫色,边缘皱曲,基部成爪;雄蕊36~42,外侧6枚的花丝较长,花药较大,呈绿色,花粉粒紫色;雌蕊1,花柱细长,长9~13毫米,宽8~11毫米。花期5—8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宅旁、路边,栽培于庭院。

【采收加工】花:5—8月采摘,晒干。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叶: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叶: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用于痈疮肿毒,乳痈,痢疾,湿疹,外伤出血。根: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止痛;用于痢疾,水肿,烧烫伤,湿疹,痈肿疮毒,跌打损伤,血崩,偏头痛,牙痛,痛经,产后腹痛。花:清热解毒,凉血上血;用于疮疖痈疽,小儿胎毒,疥癣,血崩,带下,肺痨咯血,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花:煎服,10~15克,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根: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叶:煎服,10~15克;或研末;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3)大花紫薇 Lagerstroemia speciosa(L.)Pers.

【药名别名】大叶紫薇。

【药用部位】为紫薇属植物大花紫薇的根及叶。

【植物形态】大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柱圆柱形,无毛或微被糠秕状毛。叶革质,矩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甚大,长10~25厘米,宽6~12厘米,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两面均无毛,侧脉9~17对,在叶缘弯拱连接;叶柄长6~15毫米,粗壮。花淡红色或紫色,直径5厘米,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厘米,有时可达46厘米;花梗长1~1.5厘米,花轴、花梗及花萼外面均被黄褐色糠秕状的密毡毛;花萼有棱12条,被糠秕状毛,长约13毫米,6裂,裂片三角形,反曲,内面无毛,附属体鳞片状;花瓣6,近圆形至矩圆状倒卵形,长2.5~3.5厘米,几不皱缩,有短爪,长约5毫米;雄蕊多数,达100~200;子房球形,4~6室,无毛,花柱长2~3厘米。蒴果球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2~3.8厘米,直径约2厘米,褐灰色,6裂;种子多数,长10~15毫米。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半阴生,喜生于肥沃湿润的土壤上,耐旱。我市木子店镇、张家畈镇、乘马岗镇、狮子峰林场、顺河镇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夏、秋季采摘,晒干。

【功能主治】敛疮,解毒。主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4)千屈菜 Lythrum salicaria L.

【药名别名】蜈蚣草、败毒草。

【药用部位】为千屈菜属植物千屈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于地下,粗壮;茎直立,多分枝,高30~100厘米,全株青绿色,略被粗毛或密被茸毛,枝通常具4棱。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8~15毫米,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花组成小聚伞花序,簇生,因花梗及总梗极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状花序;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毫米;萼筒长5~8毫米,有纵棱12条,稍被粗毛,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针状,直立,长1.5~2毫米;花瓣6,红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长7~8毫米,着生于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皱缩;雄蕊12,6长6短,伸出萼筒之外;子房2室,花柱长短不一。蒴果扁圆形。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潮湿处。我市福田河、黄土岗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全草,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治痢疾,泄泻,便血,血崩,疮疡溃烂,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