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科 Dioscoreaceae

189.薯蓣科 Dioscoreaceae

(1)黄独 Dioscorea bulbifera L.

【药名别名】黄药子、黄独子、癞头莲。

【药用部位】为薯蓣属植物黄独的块茎及珠芽。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块茎单生,球形或圆锥形,直径3~10厘米,外皮暗黑色,密生须根。茎圆柱形,长可达数米,绿色或紫色,光滑无毛;叶腋内有紫棕色的球形或卵形的珠芽。叶互生;叶片广心状卵形,长7~22厘米,宽7~8厘米,先端尾状,基部宽心形,全缘,基出脉7~9条;叶柄扭曲,与叶等长或稍短。花单性,雌雄异株;小花多数,黄白色,呈穗状花序,腋生;花基部均有2苞片,卵形,先端锐尖;雄花花被6片,披针形,雄蕊6,花丝很短;雌花花被6片,披针形,先端钝尖,子房下位,3室,花柱3裂。蒴果下垂,长椭圆形,有3个膜质的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河岸、路旁或杂木林边缘。我市山区丘陵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块茎: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横切成厚片,晒干。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或浸酒,或研末1~2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

【附注】黄独子(珠芽、零余子)秋季成熟时采收,治百日咳,咳嗽,头痛。煎服6~12克。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2)日本薯蓣 Dioscorea japonica Thunb.

【药名别名】野山药、风车儿。

【药用部位】为薯蓣属植物日本薯蓣的根茎、果实。

【植物形态】缠绕藤本,块茎圆柱形,垂直生长,直径3厘米左右,表面棕黄色,断面白色。茎细长,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腋间常生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珠芽;中部以上叶对生,叶片长椭圆状狭三角形,顶端锐尖,基部心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两面无毛。雄花序穗状,直立,1~4个腋生;花被片圆形或椭圆形;发育雄蕊6,花药矩圆形,药隔厚;雌花序穗状下垂,长8~12厘米。蒴果肾形,不反曲,有3翅,翅长和宽近相等;种子广卵形,着生于果实每室中央,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溪沟边、路旁、杂木林下草丛中。我市分布于木子店镇独杨树村。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治胃腹疼痛,身体虚弱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附注】本品的果实名风车儿,秋季采收;治耳鸣,煎服,9~21克。

(3)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药名别名】山药、淮山、怀山药。

【药用部位】为薯蓣属植物薯蓣的根。

【植物形态】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厘米,宽2~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尔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我市大部分乡镇有栽培,其中中馆驿镇较多,也有野生分布。本品标本为龟山野生。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再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或入丸、散。

【附注】零余子(山药的珠芽):补虚,强腰脚;功用强于薯蓣;用于肾虚,耳鸣,阳痿。煎服,15~30克。

(4)盾叶薯蓣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

【药名别名】黄姜、火头根。

【药用部位】为薯蓣属植物盾叶薯蓣的根茎。

【植物形态】草质缠绕藤本,根状茎横生,指状或不规则分叉。茎在分枝或叶柄的基部有时具短刺。单叶互生,盾形,上面常有不规则块状的黄白色斑纹,下面微带白粉,形状变化较大,三角状卵形或长卵形,边缘浅波状,有时呈窄膜质状,基部心形,或近于截形。花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或2~3花序簇生于叶腋,有时花序延长;花常2~3朵簇生,常仅1~2朵发育,花被紫红色。蒴果干燥后蓝黑色,表面常附有白色粉状物。种子成熟时栗褐色,周围呈薄膜状的翅。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1500米杂木林间或林下、沟谷边的路旁。我市分布于木子店镇。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痈疖早期未破溃,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阑尾炎,蜂蜇虫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