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109.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1)野鸦椿 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

【药名别名】鸡眼树、疝气果。

【药用部位】为野鸦椿属植物野鸦椿的根、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约3米。小枝及芽棕红色,枝叶揉碎后发出恶臭气味。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1,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厚纸质。圆锥花序顶生;花黄白色,直径约5毫米;萼片5,卵形;花瓣5,长方状卵形,或近圆形;雄蕊5,花丝扁平,下部阔,花盘环状;雌蕊3,子房卵形。蓇葖果,果皮软革质,紫红色。种子近圆形,假种皮肉质,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灌丛中。我市山区丘陵、乡镇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果实或种子:8—9月成熟时采收,晒干。根:9—10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根:祛风除湿,健脾调营;治痢疾,泄泻,疝痛,崩漏,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果实:温中理气,消肿止痛;治胃痛,寒疝,泻痢,脱肛,子宫下垂,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果实:煎服,15~30克。根:煎服,15~60克,或浸酒。外用:捣烂外敷。

(2)省沽油 Staphylea bumalda DC.

【药名别名】水条。

【药用部位】为省沽油属植物省沽油的根和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约2米,稀达5米,树皮紫红色或灰褐色,有纵棱;枝条开展,绿白色复叶对生,有长柄,柄长2.5~3厘米,具3小叶;小叶椭圆形、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4.5~8厘米,宽(2)2.5~5厘米,先端锐尖,具尖尾,尖尾长约1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具尖头,上面无毛,背面青白色,主脉及侧脉有短毛;中间小叶柄长5~10毫米,两侧小叶柄长1~2毫米。圆锥花序顶生,直立,花白色;萼片长椭圆形,浅黄白色;花瓣5,白色,倒卵状长圆形,较萼片稍大,长5~7毫米;雄蕊5,与花瓣略等长。蒴果膀胱状,扁平,2室,先端2裂;种子黄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0~1300米山坡灌木林中。我市山区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根:随时挖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果实,润肺止咳,主治咳嗽。根:活血化瘀,主治妇女产后恶露不净。

【用法用量】果实:煎服,9~15克。根:煎服,9~15克。

(3)膀胱果 Staphylea holocarpa Hemsl.

【药名别名】鸡合子树、大果省沽油。

【药用部位】为省沽油属植物膀胱果的根。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0米,幼枝平滑,3小叶,小叶近革质,无毛,长圆状披针形至狭卵形,长5~10厘米,基部钝,先端突渐尖,上面淡白色,边缘有硬细锯齿,侧脉10,有网脉,侧生小叶近无柄,顶生小叶具长柄,柄长2~4厘米。广展的伞房花序,长5厘米,或更长,花白色或粉红色,在叶后开放。果为3裂、梨形膨大的蒴果,长4~5厘米,宽2.5~3厘米,基部狭,顶平截,种子近椭圆形,灰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00~2700米的林中、路边、山坡灌木林中。我市狮子峰、康王寨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痰镇咳。

【用法用量】不详。

【附注】种子可以榨油,嫩叶可作蔬菜。嫩叶是否为我市民间所称的甜花儿菜尚待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