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32.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1)分经草 Aleuritopteris argentea(Gmel.)Fée

【药名别名】银粉背蕨、通经草。

【药用部位】为粉背蕨属植物银粉背蕨的全草。

【植物形态】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直立或斜升(偶有沿石缝横走),先端被披针形、棕色、有光泽的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20厘米,粗约7毫米,红棕色,有光泽,上部光滑,基部疏,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片五角形,长、宽几乎相等,5~7厘米,先端渐尖,羽片3~5对,基部三回羽裂,中部二回羽裂,上部一回羽裂;基部一对羽片直角三角形,长3~5厘米,宽2~4厘米,水平开展或斜向上,基部上侧与叶轴合生,下侧不下延,小羽片3~4对,以圆缺刻分开,基部以狭翅相连,基部下侧一片最大,长2~2.5厘米,宽0.5~1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有裂片3~4对;裂片三角形或镰刀形,基部一对较短,羽轴上侧小羽片较短,不分裂,长仅1厘米左右;第二对羽片为不整齐的一回羽裂,披针形,基部下延成楔形,往往与基部一对羽片汇合,先端长渐尖,有不整齐的裂片3~4对;裂片三角形或镰刀形,以圆缺刻分开;自第二对羽片向上渐次缩短。叶干后草质或薄革质,上面褐色、光滑,叶脉不显,下面被乳白色或淡黄色粉末,裂片边缘有明显而均匀的细齿牙。孢子囊群较多;囊群盖连续,狭,膜质,黄绿色,全缘,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周壁表面具颗粒状纹饰。

【生境分布】生于石灰岩的石缝或岸缝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拔出全草,除去须根及泥土,洗净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补虚止咳。用于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肺结核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捣烂外敷。

(2)野鸡尾 Onychium japonicum(Thunb.)Kze.

【药名别名】土黄莲、小叶金花草。

【药用部位】为金粉蕨属植物野鸡尾的全草。

【植物形态】植株高60厘米左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3毫米左右,疏被鳞片,鳞片棕色或红棕色,披针形,筛孔明显。叶散生;柄长2~30厘米,基部褐棕色,略有鳞片,向上禾秆色(有时下部略饰有棕色),光滑;叶片和叶柄等长,宽约10厘米或过之,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渐尖头,四回羽状细裂;羽片12~15对,互生,柄长1~2厘米,基部一对最大,长9~17厘米,宽5~6厘米,长圆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并具羽裂尾头,三回羽裂;各回小羽片彼此接近,均为上先出,照例基部一对最大;末回能育小羽片或裂片长5~7毫米,宽1.5~2毫米,线状披针形,有不育的急尖头;末回不育裂片短而狭,线形或短披针形,短尖头;叶轴和各回育轴上面有浅沟,下面凸起,不育裂片仅有中脉一条,能育裂片有斜上侧脉和叶缘的边脉汇合。叶干后坚草质或纸质,灰绿色或绿色,遍体无毛。孢子囊群长(3)5~6毫米;囊群盖线形或短长圆形,膜质,灰白色,全缘。

【生境分布】多生于老屋旁边、路边、沟边阴湿石上。我市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集全草,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治风热感冒,急性胃肠炎,痢疾,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疔疮,外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