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木科 Betulaceae
(1)桤木 Alnus cremastogyne Burk.
【药名别名】水冬瓜树、水青风。
【药用部位】为桤木属植物桤木的树皮及嫩枝叶。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小枝较细,褐色,无毛或幼时被淡褐色短柔毛;芽卵形,具柄,有2枚芽鳞。叶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长4~14厘米,宽2.5~8厘米,顶端骤尖或锐尖,基部楔形或微圆,边缘有稀疏的钝齿,疏生腺点,幼时疏被长柔毛,下面密生腺点,几无毛,很少于幼时密被淡黄色短柔毛,脉腋间有时具簇生的髯毛,侧脉8~10对;叶柄长1~2厘米,无毛,很少于幼时具淡黄色短柔毛。雄花序单生,长3~4厘米。果序单生于叶腋,矩圆形,长1~3.5厘米,直径5~20毫米;序梗细瘦,柔软,下垂,长4~8厘米,无毛,很少于幼时被短柔毛;果苞木质,顶端具5枚浅裂片。小坚果,卵形,长约3毫米,果翅膜质,翅宽仅为果的1/2。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山坡或岸边。我市分布于五脑山林场。
【采收加工】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嫩枝叶:春、夏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树皮: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肠炎,痢疾,风火赤眼,黄水疮。嫩枝叶:清热凉血,解毒;主治腹泻,痢疾,吐血,衄血,黄水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树皮:煎服,10~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嫩枝叶:煎服,9~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2)江南桤木 Alnus trabeculosa Hand.-Mazz.
【药名别名】赤杨、木瓜树、水冬果。
【药用部位】为桤木属植物江南桤木的枝叶。
【植物形态】乔木,高约10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条暗灰褐色,无毛;小枝黄褐色或褐色,无毛或被黄褐色短柔毛;芽具柄,具2枚光滑的芽鳞。短枝和长枝上的叶大多数为倒卵状矩圆形、倒披针状矩圆形或矩圆形,有时长枝上的叶为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6厘米,宽2.5~7厘米,顶端锐尖、渐尖至尾状,基部近圆形或近心形,很少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疏细齿,上面无毛,下面具腺点,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侧脉6~13对;叶柄细瘦,长2~3厘米,疏被短柔毛或无毛,无或多少具腺点。果序矩圆形,长1~2.5厘米,直径1~1.5厘米,2~4枚呈总状排列;序梗长1~2厘米;果苞木质,长5~7毫米,基部楔形,顶端圆楔形,具5枚浅裂片。小坚果宽卵形,长3~4毫米,宽2~2.5毫米;果翅厚纸质,极狭,宽及果的1/4。花期早春,果熟期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河边及山坡。我市分布于盐田河镇、宋埠镇。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止血。主治鼻衄,外伤出血,水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烂外敷。
(3)多脉鹅耳枥 Carpinus polyneura Franch.
【药名别名】湖南鹅耳枥。
【药用部位】为鹅耳枥属植物多脉鹅耳枥的根皮。
【植物形态】乔木,树高7~15米,树皮灰色;小枝初被白色柔毛,后无毛,暗紫色。叶厚纸质,长4~8厘米,宽1.5~2.5厘米,披针形或卵状狭长圆形,稀椭圆形或矩圆形,顶端渐尖至尾状,基部圆楔形,稀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刺毛状重锯齿,上面初时疏被长柔毛,沿脉密被短柔毛,后变无毛,下面除沿脉疏被长柔毛或短柔毛外,余则无毛,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侧脉16~20对;叶柄长5~10毫米。果序长3~6厘米,直径1~2厘米;序梗细瘦,长约2厘米;序梗、序轴疏被短柔毛;果苞半卵形或半卵状披针形,长8~15毫米,宽4~6毫米,两面沿脉疏被长柔毛,背面较密,外侧基部无裂片,内侧基部的边缘微内折,中裂片的外侧边缘仅具1~2疏锯齿或具不明显的疏细齿,有时近全缘,内侧边缘直,全缘。小坚果卵圆形,长2~3毫米,被或疏或密的短柔毛,顶端被长柔毛,具数肋。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900~1500米的山坡林中。我市狮子峰、康王寨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利湿通淋。用于跌打损伤,痈肿,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适量,捣敷。
(4)西桦 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 D.Don
【药名别名】西南桦木。
【药用部位】为桦木属植物西桦的叶或树皮。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16米。树皮红褐色;枝条暗紫褐色,有条棱,无毛;小枝密生白色柔毛和树脂腺体。叶柄长1.5~4厘米;叶片厚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或圆形,稀微心形,边缘具不规则重锯齿,有内弯的刺毛,上面无毛,下面生长柔毛,脉腋间有髯毛,有腺点;侧脉10~13对,果序长圆柱形,2~5枚排成总状,长5~10厘米;总梗长5~10毫米,生黄色长柔毛;果苞小,外面密被短柔毛,边缘有纤毛,上部有3枚裂片,侧裂呈耳突状,中裂片长圆形;小坚果倒卵形,长1.5~2毫米,外面疏生柔毛,膜质翅露于果苞外,宽为果的2倍。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700~2100米的山坡杂木林中。我市见康王寨有分布。
【采收加工】叶,春、夏、秋季可采;树皮,全年均可剥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解毒,敛口。主治疖毒,已出脓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
【附注】本品种最终按省普查鉴定为西桦收载。
(5)榛子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ex Trautv.
【药名别名】榛、槽子、山板栗。
【药用部位】为榛属植物榛的种仁。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宽倒卵形,长5~13厘米,宽4~7厘米,先端近截形而有锐尖头,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密生细毛;托叶小,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先于叶开放;雄花成柔荑花序,圆柱形,长5~10厘米,每苞有副苞2个,苞有细毛,先端尖,鲜紫褐色,雄蕊8,药黄色;雌花2~6朵簇生于枝端,开花时包在鳞芽内,仅有花柱外露,花柱2个,红色。小坚果近球形,直径0.7~1.5厘米,淡褐色,总苞叶状或钟状,由1~2个苞片形成,边缘浅裂,裂片几全缘,有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河边山谷林中。我市见于康王寨。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采集,除去外壳,晒干。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润肺止咳。主治病后体弱,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克;或研末。
【附注】本品种种仁是一种食品,1670年木刻版《麻城县志》有“槽子”的记载。
(6)毛榛 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
【药名别名】榛子、小榛树。
【药用部位】为榛属植物毛榛的种子。
【植物形态】灌木,高3~4米;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枝条灰褐色,无毛;小枝黄褐色,被长柔毛,下部的毛较密。叶宽卵形、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6~12厘米,宽4~9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基部心形,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锯齿,中部以上具浅裂或缺刻,上面疏被毛或几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沿脉的毛较密,侧脉约7对;叶柄细瘦,长1~3厘米,疏被长柔毛及短柔毛。雄花序2~4枚排成总状;苞鳞密被白色短柔毛。果单生或2~6枚簇生,长3~6厘米;果苞管状,在坚果上部缢缩,较果长2~3倍,外面密被黄色刚毛兼有白色短柔毛,上部浅裂,裂片披针形;序梗粗壮,长1.5~2厘米,密被黄色短柔毛。坚果几球形,长约1.5厘米,顶端具小凸尖,外面密被白色茸毛。花期3—4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灌丛中或林下。我市分布于狮子峰林场。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摘,晒干后除去总苞及果壳。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润肺止咳。主治病后体弱,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克;或研末。
(7)川榛 Corylus heterophylla var.sutchuenensis Franch.
【药名别名】榛子、凤凰木。
【药用部位】为榛属植物川榛的种子。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树皮灰色;枝条暗灰色,无毛,小枝黄褐色,密被短柔毛兼被疏生的长柔毛,无或多少具刺状腺体。叶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尾状。雄花序单生,长约4厘米,花药红色。果单生或2~6枚簇生呈头状;果苞钟状,外面具细条棱,密被短柔毛兼有疏生的长柔毛,密生刺状腺体,很少无腺体,较果长但不超过1倍,很少较果短,上部浅裂,裂片三角形,果苞裂片的边缘具疏齿,很少全缘;序梗长约1.5厘米,密被短柔毛。坚果近球形,长7~15毫米,无毛或仅顶端疏被长柔毛。为榛的变种。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700~2500米的山地林间。我市分布于张家畈、狮子峰、乘马岗。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摘,晒干后除去总苞及果壳。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润肺止咳。用于病后体弱,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咳嗽。
【用法用量】同毛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