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1)铁角蕨 Asplenium trichomanes L.Sp.
【药名别名】对月草、猪毛七。
【药用部位】为铁角蕨属植物铁角蕨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35厘米。根茎短,密被粗筛孔状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10厘米,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一次羽状复叶,线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1.2~1.5厘米,两端稍渐狭;羽片疏生,20对左右,有极短小柄,斜卵形或扇状椭圆形,长5~6毫米,先端钝形,前缘有细齿,基部广楔形;叶稍呈草质,表面浓绿色。孢子囊群线形,每羽片上有6~8枚,与中脉略成斜交,囊群盖同形。
【生境分布】喜温暖湿润环境,常生于林下、林缘及山谷石岩、岩壁上。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
【功能主治】清热渗湿,止血散瘀。用于治疗痢疾,淋证,带下,月经不调,腰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铁角蕨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药理活性,并可用于治疗胃溃疡等疾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2)巢蕨 Asplenium nidus L.
【药名别名】鸟巢蕨、山苏花、雀巢蕨。
【药用部位】为铁角蕨属植物巢蕨的全草。
【植物形态】根状茎直立,粗短,先端被小鳞片;鳞片黑褐色或棕色,披针形至卵形,有粗筛孔。叶簇生成为鸟巢状,单叶,披针形,全缘,渐尖头或尖头,向基部渐狭,下延,无柄或有粗大的短柄,纸质或革质,两面均无毛,上面有光泽,有润滑感,叶边干后经常反卷成狭圆边。主脉明显,色淡,干后两面扁平或下部下面为半圆形隆起,上面有阔纵沟,侧脉密,明显,斜展,单一或二至三叉,小脉平行,通直,相距约1毫米,分离,但顶端在叶边内彼此联结,边内的联结脉与叶边平行,并略呈波状。孢子囊群长线形,通直,生于小脉的上侧,自主脉外行达叶片的中部或几达叶边,排列整齐;囊群盖长线形,厚膜质,灰白色或浅棕色,全缘,均开向主脉,宿存。孢子椭圆形,浅黄色,透明,周壁薄膜质,微褶皱,有时褶皱较密而连成网状,表面具小刺状、网状或颗粒状纹饰,或表面光滑,外壁表面光滑。
【生境分布】常附生于热带雨林或季雨林林下的岩石上。我市城区有引进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强壮筋骨,活血祛瘀。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血瘀,头痛,血淋,阳痿,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