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指导》简介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指导》这本书是由.王洪贵著创作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指导》共有203章节
1
序 言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劳动和技术实践,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生产与生活技能,形成可持续生长的基...
2
目录
目 录 序 言 第一部分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
3
第一部分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
...
4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
5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指教育过程和生产劳动过程不可分割地联系和有机结合在一起。 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英国人文主义学者托马斯·莫...
6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涵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不同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的范围和性质不同、所凭借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不同、社会化给予个人精神财富的内...
7
二、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普通教育的各个领域,提出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
8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主体,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首先,全面发展含有多方面发展的意思,就是要求...
9
(二)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从长期的学校教育实践中意识到,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重视和坚持自我教育的...
10
(三)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结构和内容
1.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或基本道德素养;其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再次,确定坚定的道德信...
11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12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民教育家、理论家,他创造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
13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强调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达到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目的。它提倡全社会应成为一个大学校,在这个学校里,人人可以受教...
14
阅读材料
...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而是人们对客...
16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继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之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一个理论派别。“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试图从行为的强化训练...
17
第二部分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初步理解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和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18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含义
...
19
(一)关于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按照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劳动是指人们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
20
(二)关于技术教育
什么是技术?技术一般指人们进行物质生产所凭借的方法和能力,是客观物质手段和主观精神因素结合而成的技能系统,它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技术存在于人类...
21
(三)关于劳动与技术教育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曾经有过几种不同的提法:1.综合技术教育;2.基本生产劳动教育;3.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是由马克思明确提出的,指...
22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征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劳动与...
23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普及教育及终身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和提升劳动与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对于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全民劳动...
24
(一)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优化劳动者结...
25
(二)实现五育并举,增强学校综合育人的效果
首先,劳动与技术教育可以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爱护公物、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等。其次,通过作品设计和制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
26
(三)促进教育结构的改革,提高学生社会的适应能力
个别高中、初中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常常会感到不适应,不能在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中小学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可加强学校同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
27
四、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原则
...
28
(一)教育性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29
(二)实践性原则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实践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
30
(三)技术性原则
立足项目教学和主题实践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学习方式,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产的一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和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形态,深化产教融合,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