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励评价中增强创新活力
2025年11月18日
四、在激励评价中增强创新活力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往劳技课的评价偏重劳动成果的评定,造成学生只重视劳动结果的好坏,而不注意劳动的过程,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现代教育在评价方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系统化的、立体化的评价,并善于运用“激励性”机制,激励、唤醒、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示学生“有没有更好一点的想法和做法?”对有新意的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品析,通过挖掘其中的创新因素,让学生受到启迪;对有创新表现的同学,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奖励,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教学《压条繁殖》一课,在进行压条繁殖时,有位同学不是将枝条压入花卉根部周围的土壤中,而是将枝条压入装土的盆中。老师问他为何这样做,他解释说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省去起苗、栽植等工序,不但省事,而且成苗率高。对于这位同学的奇思妙想,教师及时在全班同学中给予很高的评价,引来了同学们赞赏的目光。又如教学《树木盆景的制作》一课,制作结束,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盆景在全班展出,并请同学们“对作品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对盆景从多方面,如盆钵的选择、树木造型、盆面的处理和意境的表现等加以评价,并且提出了很多新的设想和建议。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术得到深化、升华,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新能力事实上是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它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渗透,通过潜移默化的各个教学环节缓慢实现,并且其中还要讲求很多的教学技巧。因此,作为劳技教师,我们要敢于应对挑战,要用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功底和坚强的意志,努力实现劳技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