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的意义

三、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劳技教师新课程意识的形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劳动与技术新课程要求劳技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手段和独特载体,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强调让学生在劳技学习中更好地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在劳技学习中全面地发展自我,在劳技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劳技教师完成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转变,使他们能够主动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主动地完成角色的转换,从而完成劳动与技术新课程改革的任务,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有利于劳技教师专业的发展

传统意义下的劳技教师的决策一般处于“怎样做”的范围中,拘泥于严密的学科逻辑与成套的教学材料,缺少专业自主所需要的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的技术不能多讲,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又不得少讲,教师很少有发挥自主性的余地和空间。因此,专业发展对他们来说,也只能是开在彼岸的美丽之花。

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体现了互动、互助、共同发展的理念和目标,通过共同学习理论、共同分析教材、共同设计方案、共同合作上课,以及互相评价、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促使劳技教师不断地摆脱“技术熟练者”框架的束缚,洞察教材内容的种种逻辑和内容意蕴的广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不断地去追求理解力,扩大专业知识面,为他们专业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支持性环境。

3.有利于学校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施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在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系列活动的关照下,劳技教师正在完成一种角色的转换,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也逐步成为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动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主动探究、手脑结合、乐于合作和勇于动手创新的新的学习方式。

4.有利于劳技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劳技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劳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劳动与技术课程育人功能与目标的实现。针对目前各校的具体情况,要开展好劳技教学活动,必须合理的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有目的开发教学资源。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倡导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通过整合劳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通过发挥劳技教师的集体智慧,也通过利用教师个体的优势特长,为劳技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的服务,接受良好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