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材料在劳技教学中的创意

一、乡土材料在劳技教学中的创意

农村中的乡土资源极其丰富,天然的沙、土、水石,自然的树林、山坡、野花、野草,田野里的蔬菜、农作物,收获完的麦秆,稻草等,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上述形态、质地各异的乡土材料引入劳技课堂,不仅方便、环保,而且具有可变性、丰富性的特点。例如,可将黄瓜、萝卜、土豆、红薯等加工成各种动物、玩具,将芦花、枯叶、草梗等粘贴成鸟窝,将棉花壳做成了风铃,将丝瓜筋拉、剪成各种丝瓜娃娃,也可将玉米粒、豆子、小麦、花生、甜黍子等用于漂亮的衣服、挂毯、小包和头饰的装饰,将贝壳、螺丝、树叶、花瓣等用于盆景装饰。收获后的麦秆、稻草,在同学们手中可变成飞机、稻草人和星星。同样,泥地、沙地,也是同学们一展创意的场所:先挖泥、加水和泥,然后捏成一个个想象中的形象,有小鸡、恐龙等,再涂上色彩,别有一番稚气童趣。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这里随处可见的乡土材料为我们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结合当地实际,我们设置了如下乡土材料与劳技教学板块,旨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学校劳动与技术校本特色课程。

乡土材料与劳技教学板块一览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