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师自我生长的有效途径

三、劳技教师自我生长的有效途径

面对新课改,劳技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生长。

1.自觉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专业自信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同样,作为一名劳技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应是一个知道和善于运用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他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把原本“外在于我”的教学世界变成“属于我”的教学世界,将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自我”的生活方式,在自我与专业之间建立起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俗的教育业绩。具体做法包括:(1)应从民族兴衰的高度审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彻底转变轻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错误思想和观念,深刻领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3)自觉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做学习的主人,重构知识体系

传统的教学理论对劳技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可预测性、可控性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并且形成了系列化的操作规范和要求,但却忽视了它的另外一些重要特征,如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选择性等。因此,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向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劳动者学习,并积极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要让自己的思维在实践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论之间穿行,并从中获取思维的“生长点”,发展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重构劳技教学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

3.积极参与实践,培育专业技能

斯腾伯格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没有成为专家型教师的灵丹妙药。相反,奇迹是取决于每个希望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人的日积月累的努力。”在他看来,教师并不一定要记住固定的教学模式,重要的是要发展专业技能,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实践者。教育实践也证明,一名真正的劳技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工巧匠的本领和身手。这就意味着劳技教师要想从“教书匠”成为专家型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育理想的热切向往中,还应该采取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即以“在场”的赤诚心灵亲历、见证、记录、研究劳动与技术教育,以个性、理性、参与、合作的方式扎根丰饶的劳技教学实践的土壤,在看似平凡的教学场景中逐渐培养扎根实践的“草根情怀”,并且在不断地验证调适中,促进教育教学生活由“实然”向“应然”的转变,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4.自觉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才能成为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新课程强调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生长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劳技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劳技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写好教后感。每次上完课后,教师都应思考: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实践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何新招,等等,并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建议,写出“再教设计”,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参加集体备课。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和讨论某一问题、某一实践环节或某一项目、专题等,能够提高备课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观摩同伴的教学。观摩同伴的公开课、示范课等,体验与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风格等,有利于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4)与他人交流。要解决一些复杂的教育问题,除参阅相关的书籍、杂志以外,还可以采取咨询有关专家、听取同事的不同意见等方式。这样,能够拓宽思路,并把所思考的问题引向深入。

实践证明,劳技教师只有乐于反思、勤于反思,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