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
观察是一种复杂而细致的活动,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观察,即让学生掌握正确观察的方法。
1.多面观察
根据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教师有意识地将多种直观手段优化组合,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变化发展的过程。如在讲到“花的构造”时,可先通过演示牡丹花和山茶花的模型,讲清花的一般组成,再配合自制的投影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花的形态结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月季、迎春花、玫瑰等花卉(实物),让学生认识、了解常见花卉的形态特征。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学生迅速、全面地掌握了花的结构知识。
2.重点观察
在观察中,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观察对象上,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观察树木盆景时,要求学生对树木盆景的大小、颜色等作一般观察,对树木造型作重点观察。而树木的造型,主要是由树干的形态决定的,因此,可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树干的造型上,包括树干走向、弯曲、粗细等。这样做可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树木盆景的特点和制作重领,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3.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是指引导学生按照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在观察插花时,可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观察插花作品整体,再观察花枝造型与容器。又如在观察土壤的实践中,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首先用肉眼查看土壤的颜色、质地、土块等外部特征,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土壤的孔隙、水分及土粒形状等内部特征。
4.对比观察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观察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易于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例如,在讲到草木花卉分类的知识时,教师可把有代表性的一年生草木花卉、二年生草本花卉、多年生草本花卉、多肉植物和水生花卉品种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并进行分类。
5.连续观察
由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要认识、了解事物变化、发展的特点,必须进行连续不断的观察。例如教学花卉“嫁接繁殖”一课,教师要求学生从严开始嫁接到成活、现蕾、开花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记载。通过几个月的观察,同学们终于获得了嫁接繁殖的第一手资料,基本掌握了这一繁殖技术。
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能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一定会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