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提高劳动与技术教育育人的全面性

一、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提高劳动与技术教育育人的全面性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多样化的需求,是提高学校教育吸引力,增强其感染力的内在要求。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道德品质、技术意识、创新意识与人文意识相互作用的统一。它的作用区间虽然只在基础教育阶段,但它的影响将延伸到以后的各个学段。因此,学校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课程目标定位上,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为核心,注重把课堂教学与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促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为他们选择未来人生路线提供更理性和更宽阔的知识领域和思想境界;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取向,既要突出烹饪、花卉种植、工艺制作、家庭装饰、家用电器、摄影等实用技术的学习,又要引导学生追踪本学科最新领域的进展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如无土栽培、遗传工程、电子工程等高新技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力求通过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团队活动等学习、活动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实践证明,作为新课程下基础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载体,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水平,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