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弄珠,润泽心灵
【案例描述】
8月中旬,学校趁学生放假,从南京市剪纸协会聘请了两位剪纸艺人,对劳技教师进行培训,一场劳技课的“改革”悄然开始。
9月初,第一堂剪纸课上,教师通过播放短片《金陵特色——南京剪纸》将一幅幅精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展现出来,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感叹:“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造出这么美好的形象,真是太神奇了!”“南京剪纸真了不起!”而最杰出的南京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张吉根的现场“表演”,更是让同学们惊呆了:老艺人不用画稿,三五分钟,一件小幅作品,无论花鸟、虫鱼,还是人物、走兽,便能剪下生花,一气呵成。大家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剪纸成为他们共同的期待。
同学们对剪纸的兴趣让人始料不及。从第二堂课开始,教师指导学生构思剪纸内容,设计剪纸方案,学习剪纸技法。几个星期后,很多学生从最初模仿老师看步骤剪纸,逐渐变为自己创作,剪出了图案各异的作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兴趣盎然,左手拿纸,右手拿剪刀,小心翼翼,忽而思考,忽而动手,当看到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一个可爱的娃娃、一朵美丽的鲜花在自己手中诞生时,流露出掩藏不住的惊喜。
经过努力,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更加精美。在老师的赞美声中,同学们兴奋不已,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心里流淌着骄傲与自豪。
现在,走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里,《葫芦蟋蟀》《鹿鹤同春》《连年有余》《狮子滚绣球》《童年》《众志成城》等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迎面而来,吸引着大家的眼球。
【案例欣赏】
民间剪纸艺术,主要通过剪、粘、抠、刻等技法来表现艺术,故以其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深得学生的喜爱。民间剪纸艺术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的:开发学生的右脑,锻炼学生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萌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剪纸技法时,预设了三个有梯度的活动板块。第一,通过优美的画面、动情的故事和精湛的技艺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意的剪纸艺术世界,让学生深刻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将无声的甜蜜与热烈充分地呈现出来。第二,以“剪纸方案设计”和“剪纸作品创作”为实践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感受家乡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剪纸作品可谓惟妙惟肖:鱼能游,鸡能飞,骆驼能驮聚宝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杨涛同学的剪纸作品《童年》将稚拙和纯情融于一体,体现出他对儿时的天真和乐趣的眷恋,也透出了淳朴的剪韵。该作品参加市优秀劳技作品评比,荣获一等奖。第三,作品完成后,通过评价让学生浸润于美好生活的情感体验中,深化对“剪纸”内涵的理解:剪纸不仅散发着浓浓的泥土的芳香,荡漾着民间艺术生命的意蕴,也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显然,学生在剪纸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