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本土文化资源的在劳技教学中的运用
2025年11月18日
三、南京本土文化资源的在劳技教学中的运用
南京市百家湖中学所处的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京市区与禄口机场之间,紧邻南京主城区,与雨花台风景区相连。区内现已有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校区,南汽菲亚特、熊猫爱立信等国内知名的大学和企业在区内落户;正在开工建设的IT工业园、外贸工业园、台湾机电工业园、纺织工业园等产业园区也吸引了众多的客商入驻。这些为学校今后充分发挥以工为特色、多学科综合的优势,与企业和社会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为实现本土文化资源与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风景名胜、工业园区、休闲农业景点、花卉公园、科普展示区、林场、生态养生运动基地等。
第二,开展乡土教育专题讲座。此类讲座或围绕劳动与技术教材中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或结合家乡传统节日、历史纪念日进行。如:教学《印章的篆刻》讲“江宁窦村石刻工艺”,寒假前讲“南京剪纸”,五四青年节讲“五四运动在南京”等。
第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穿插一些乡土教育内容。例如,在讲授《园艺》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南京乡土植物、金陵盆景、南京国际梅花节、将军山风景名胜等内容。
第四,落实新课标,用好乡土劳动与技术教材。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总体要求,在学科总课时中留出适量课时安排乡土劳动与技术课程《感受江宁文化》的教学。主要采用选修课形式,每周1课时。
第五,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俱乐部、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
第六,创办“乡土劳技教室”,方便学生使用各种乡土资源,如图书、杂志、复印资料、音像资料等。
综上所述,将本土文化资源引入劳技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了全新的多元化教学体系,这是学校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孜孜以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