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师的专业结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当代劳技教师的专业结构应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内容。
1.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主要是劳技教师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过程中用到的实用性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教什么”和“怎样教”。所谓“教什么”,是指教师作为一名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者要知道所要教授的教育教学内容。作为一名劳技教师首先要掌握必要的劳动与技术学科知识,要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理念、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思路等有所了解,并能根据课程发展的特点掌握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此外,劳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个体经验”也是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自身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所谓“如何教”,就是劳技教师要对教育工作的方法灵活掌握。作为一名劳技教师,要掌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理论性知识,如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德育理论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教育情境”有一定的认识,即对“特定教育对象”“现实社会环境”“学校制度和文化”的认识。只有知道“怎样教”,教师才能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的内容较多,分别有活动设计能力、活动实施能力、活动过程组织与监控能力等。活动设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能力。活动实施能力主要是指劳技教师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设计活动方案和相应的学习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挥教育教学影响和作用的能力。活动过程组织与监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技术探究和技术实践活动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劳技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体现,对培育学生技术兴趣、技术思维和技术能力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专业精神
劳技教师的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主要由专业理念、专业态度、专业情感和专业意志这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专业理念是劳技教师对本职工作抱有的信念和理想,是其自身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教育观,如教育价值观、目的观、人才观、知识观等。专业态度是劳技教师对待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抱有的态度,具备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专业情感是劳技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岗位稳定的、深刻的、持久的个性心理倾向性的综合,是劳技教师出色完成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情趣、情感和情操。专业意志是劳技教师在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中自觉确定目的,并按目的支配、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包括克服内外困难,以期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提倡专业精神,加强劳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时代要求,也是劳技教师专业化的内在动力和核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