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技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

四、让劳技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

1.创造有利于开发学生身体、智慧和情感潜能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可以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迅速发展。第一,劳技专用教室的布置应力求情境化和特色化,满足学生参与、创造的需要,并为学生带来家的温馨、美的熏陶、创造的激情与成功的喜悦;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采取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一种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第三,努力营造一种亲切、融洽、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仁慈、宽容,感受被人爱护、被人尊重的温暖和幸福。创造一个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就可能使每一位学生与环境契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投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产生激发思维、引导行为、改变认识与理解的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容的选择上,注意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基础,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智能结构提供有价值的素材和范例。在项目实施中,突破单纯的以技术类别或知识系统结构来规划学生的学习顺序的传统做法,尽可能地组织、安排学生参与可感、可亲、可操作的活动,为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创造机会。在操作实践过程中,重视活动目标、活动进程的动态性、生存性,重视人际互动,重视预成的计划和生成的空间,重视及时、有效的物资、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认知水平和素质结构上的提升。学习评价具有激励和发展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为此,教师要重视评价方法的改变,在评价过程中淡化活动结果评价,强化活动过程评价,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确保育人目标的全面达成。

3.让学生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完善人格

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必须纠正唯技术、唯实惠的倾向,努力发掘课程中的人文性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学园艺时,可组织、开展栽花种草、美化校园活动,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手工制作时,可展示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如金陵灯彩、无锡泥人、苏州刺绣等,让学生欣赏工艺世界的美妙,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进行服装设计与加工教学时,可介绍服装演变、服装展示、服装欣赏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与加工技术背后的文化。这样做,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补充、视野的开阔,更是情趣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不仅如此,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还要创造条件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丰富体验,陶冶情操,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恰恰又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