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习方式
1.常见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目前,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使之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转变单一、被动接受式学习,把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劳技教学中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或全校交流。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意义。首先,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增进认识和理解。最后,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2.学习方式的选择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即学会发展)是新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要努力实现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也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
劳动与技术课程倡导以实践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参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创设和学生已有经验联系密切的多样化学习情境,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技术体验、技术设计、技术制作、技术试验、技术探究等技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劳动与技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