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的路径

二、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的路径

1.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

聘请由教研员、科研员、学科带头人和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到现场进行指导。指导形式和内容有:(1)作“劳动与技术课程三维教学目标预设与达成的探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劳技教学设计”“如何确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研究课题”等教学、科研专题报告。(2)现场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诸如怎样使用劳技新教材等疑难问题。(3)深入劳技专用教室、劳动实习基地,现场指导加工设备、工具的使用。(4)与教师对话,共同探讨开展劳技学科校本教研的意义、途径和方法。专家团队的参与,为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也成为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L.斯腾豪斯指出:“教师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在“互动、合作、分享”的新理念指导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实践者。为此,我们以同伴互助的方式,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一些常规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如基于研究主题的课堂教学观摩、沙龙形式的专题讨论、承载先进经验的示范教学、具有核心作用的优秀教师经验分享等。不仅如此,我们还倡导教师以劳技课堂教学为着眼点,以解决劳技学科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开展具有鲜明针对性和本土性课题的研究,如“劳技教学中演示和讲解的有效性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劳技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当地工艺品创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深入探讨劳技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强驾驭劳技教学的能力。

3.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劳技教学的整体与细节都是反思的直接载体,在校际劳技教师合作教学系列活动中,根据劳技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倡教师尝试进行实践前(课前)反思、实践中(课中)反思和实践后(课后)反思。对于“插花设计”“相架的设计与制作”等教学方法研讨课,通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制等进行反思,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对于“糖果靠垫的制作”“荧光灯的安装”等教学设计观摩课,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适时调节教学行为,灵活有效地监控课堂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活动进行状态的及时反思,能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而对于“果蔬拼盘”“中国结”等汇报实践课,侧重于教师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改进想法与措施。实践证明,反思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劳技教师的成长无疑会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4.合作备课上课,提高教学水平

(1)合作备课。劳技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是教同一项目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工具材料准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而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确立了“个人设计—集体讨论—整合优化—资源共享”的合作备课程序,通过对所教项目、内容的互动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合作备课效益的最大化。

(2)合作上课。合作上课旨在充分开发、利用优秀劳技教师资源,发挥集体智慧,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高水平的指导,从而提高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可安排不同学校的两名或两名以上骨干教师到同一学校授课,也可安排一所学校的骨干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同年级教师参与听课、评课,以此达到训练教师策划与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的服务,接受良好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