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师自我生长的内涵
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劳技教师的自我生长,除了应具备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1.崇高的思想境界
劳技教师应该具备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对于每一位劳技教师来说,既然选择了这一教学岗位,就应该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只有确立了这样一种理想,才能有坚定的工作信念,才能不断增强使命感,才能不断钻研业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要有以岗位为荣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操守,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由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劳技教师更应该做到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谱写辉煌的篇章。
(3)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事劳技教学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如教种植和养殖项目的教师,一年四季都要跟风霜雨雪、粪水泥土打交道,经常要起早贪黑。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否则,是很难长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的,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了。
2.多维的知识结构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都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要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而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所以,一名合格的劳技教师除了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外,还必须熟悉并掌握所教项目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科技、环保、现代传媒、体育、文艺等方面的知识、信息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并力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将知识穿成“链”,结成“网”,形成多维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3.较高的能力素质
一名好的劳技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即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如组织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多媒体的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评价能力等,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包括熟悉、掌握有关项目的技术内容和操作流程,能正确运用操作工具,以及动手示范、现场指导的能力等。劳技教师只有努力克服知识陈旧、视野狭窄、技能不全面等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提升学生技术素养的目标。
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科研意识、知识素养、自身教学素质和心理品格的综合体现。劳技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重视开展科学研究,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