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025年11月18日
二、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学教育上,我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差。因此,结合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好奇孕育着创造的火花,是创新的巨大动力。没有好奇,创新就无法产生。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应当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想学、想做,有探求的欲望和动机。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双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联想变通、类比迁移,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新颖性;引入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所必备的主动性、质疑性、独立性、坚持性、想象力、预见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