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知识会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知识也不是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收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

3.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教学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