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艺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民解放的武器,是动员民众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他强调用教育点燃中华民族生命的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第二,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去;第三,学校教育要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富强,“教人创造富有的社会,不创造富有的个人。”学校教育的功能还体现在它的延续作用上,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优秀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传给新一代,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
民族民间艺术是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反映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表达普通劳动者审美观点的民间俗成或世代沿袭艺术。民族民间艺术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瑰宝,它的内涵涉及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文艺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许多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强调主观想象、自由表现、感情抒发,更能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民族文化,更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更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更能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精神的东西逐渐被淡化,物质、实用的东西在不断扩张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开始关注教育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纳入自己的主动性工作之中。这是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使他们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民族情感、国家意识的精神根基。教育最高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人文的,如果说知识赋予学生的是工具理性,那么人文赋予学生的则是价值理性,所以,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民族民间艺术学习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审美能力,不仅仅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现实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