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师的角色定位

(二)劳技教师的角色定位

劳技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决定了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从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职责来分析,劳技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学校课程的开发者、综合知识的掌握者、信息技术的应用者这样五种角色。

1.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既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的控制者与管理者。新课程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角色从原有的传道授业者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不仅如此,随着出版业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因此劳技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现有劳动与技术教科书上面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知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技术学习的主体。

2.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是彼此分离的,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教学如果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因循守旧,陷入僵化。劳动与技术教育改革倡导劳技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实践表明,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劳技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劳动与技术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创造性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力保证。

3.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劳技教学中,教学内容是由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教科书、教学参考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劳技教师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在新课程中,劳动与技术课程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鉴于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理念、目标、内容标准、学习方式与教学要求,劳技教师要立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着力构建以富有技术与劳动特征的校本化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综合知识的掌握者

长期以来,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有的劳技教师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很少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劳动与技术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强调学科和知识的整合,这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多门学科的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因此,作为劳技教师,理应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一名综合型、通才型、跨学科型的教师。

5.信息技术的应用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以互联网、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理念,也改变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环境,对劳技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信息技术条件下,劳技教师要与时俱进,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操作能力,为学生的技术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