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四大要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重点。现代劳动与技术教育关注学生的技术素养,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而且也是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
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教育行为。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劳动与技术教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综合。这种综合使其凸显了自身的文化价值特性,成为知识经验与价值规范的统一体:(1)更加关注知识、技术学习与生活、社会的联系。(2)强调有组织群体的社会生活,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义。(3)重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强调技术与文化的联系。(4)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种生存能力与社会意识的教育,可以为学生选择未来人生路线提供更宽阔的知识领域和思想境界。
2.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起点和终端,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过程的本体。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把学生看作缺少生命的知识容器,所以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以人为本”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则要求把学生看作不仅是技术的受体,而且是获得技术的劳动者;把学生学习技术的过程看作不仅是技术信息的接受过程,更是学习技术信息的自我创建过程。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学习、不断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从课程形态看,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学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而且两者缺一不可。离开了学科性,信息、技术就失去了积累,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成了无稽之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离开了实践性,思维与能力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可见,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学科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